歐洲持續的極寒天氣致使當地冬小麥作物減產預期加劇,受此判斷影響,當地時間2月6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小麥期價小幅反彈。小麥3月合約上漲7.75美分,收于每蒲式耳6.685美元,漲幅為1.2%。
令人擔憂的不僅僅是小麥價格的上漲,而是好不容易在2011年末回落的全球糧價是否又將迎來上漲,國際糧食安全再受拷問。
影響難定已遭炒作
小麥期貨價格上漲受到市場炒作資金推動
“導致小麥期貨上漲的因素有很多,歐洲極度寒冷天氣客觀存在,而且確實對歐洲局部地區小麥產量產生負面影響,但其他地區小麥是否有增產,全球小麥總體是增是減還具有很大不確定性。”國泰君安期貨(微博)分析師周小球指出。此前國際谷物理事會(igc)預計2011/2012年全球小麥產量將達到創紀錄的6.898億噸,較之前預期高出660萬噸。
周小球指出:“除了基本面出現了負面因素外,小麥期貨價格上漲也受到市場炒作資金推動,近日小麥期貨的成交量出現一定程度放大。”美國德貝期貨經紀公司發布報告,目前市場的炒作重點來自北美和歐洲的天氣問題。黑海地區過去兩周出現超低溫天氣,當地氣溫雖有望在本周末回歸正常水平,但業界相信其對當地小麥、油籽產量的影響已難挽回。
此外,春節期間出現的麥價上漲還受到俄羅斯限制小麥出口憂慮影響,而目前這種憂慮已經消散。
分析師還認為,歐洲極寒天氣對小麥產量產生多大負面影響也還很難估量,小麥是世界第二大農作物,歐洲小麥產量占全球小麥總產量的20%。“歐洲極寒不是第一次出現,上一個作物年度,歐洲也遭遇寒冷天氣,市場將此定義為‘千年極寒,但是該作物年度歐洲小麥產量不僅沒有減少,反而略微增加了77萬噸。”周小球說。
小麥是一種對溫度十分敏感的作物,通常在深秋或初冬播種,在炎熱的夏季之前收獲。小麥屬于抗寒作物,而與低溫相比,小麥更害怕高溫。因此,某一段時間的低溫并不會使其失去生長能力,從歷史情況來看,五六月的干旱天氣遠比當前低溫對小麥生長的影響大。
糧價漲落更看經濟
通脹壓力減小,導致糧食價格回落的因素沒有消退
來源:農博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