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至少進口150萬噸1-3月船期的歐洲飼用等級玉米,接近日本當季需求的一半。
1月31日消息,貿易商周二稱,為在美國玉米價格攀升之際降低成本,日本至少進口了150萬噸1-3月船期的歐洲飼用等級玉米,這一數字接近日本當季需求的一半。
這是日本對歐洲玉米的最大單季進口量,標志著全球玉米貿易模式的重大轉變。日本等東亞國家通常依賴美國來滿足國內玉米需求,南美次之。
東歐和中歐國家,尤其是烏克蘭玉米作物產量豐收,且去年底他們向日本的報價每噸便宜25美元。
日本是全球最大的玉米進口國。東京一位貿易高層人士表示,“進口商最初不愿轉向歐洲采購,因歐洲玉米的破損粒要高于美國,但高價激勵他們進行嘗試。”不過近期內從歐洲采購的速度將有所放緩因波羅的海和黑海港口船只運能有限。
貿易商稱,日本每季大約采購330萬噸飼料等級玉米,1-3月當季仍需采購110萬噸左右,通常這來自于美國。
目前未知該國已經購買大約70萬噸1-3月當季美國玉米,為數年來最低水平。美國是最大的出口國,通常占到全球貿易的50%以上,不過國內需求強勁以及惡劣天氣造成的產量低于預期推動價格上漲。
另外一位東京貿易商表示,3月船期的采購大多已經開始,且可能來自于美國。阿根廷干燥的天氣或推動4-6月當季從美國進口的數量再度上升。
日本購買玉米的價格約較cbot5月合約每蒲式耳高出2.05美元,c&f基準,稍早采購價為高出1.95-2.00美元。
貿易商表示,日本采購的2月船期的飼料玉米中半數已經最終定價。
日本買家以較cbot合約固定升水采購玉米,并選擇某一天來敲定最終價格。
cbot合約的平均價格為每蒲式耳6.15美元,在此基礎上得到的玉米c&f價格為每噸320美元。
(綠蘭)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