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轉暖,我市地產春果——草莓開始大量上市了。地產反季節大棚草莓不僅顏色鮮艷,而且個頭飽滿,其批發價格也從春節期間的7元/斤降到4.5元/斤了。面對市場上眾多鮮紅欲滴、個頭很大的草莓,很多市民會疑問:反季節草莓的個頭和顏色為什么這么好?是不是打了激素?昨日,本報健康專家顧問團專家介紹說,雖然大棚技術現在發展得很快,但大棚生產的反季節蔬菜水果,大家最好嘗個新鮮,適可而止。
地產反季節草莓大量上市
昨日,記者走訪了農副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看到很多批發商開貨車用泡沫箱裝著大量的草莓銷售,這些都是地產反季節大棚草莓。“現在本地的反季節草莓剛開始大量上市,批發價格也從春節期間的7元/斤降到現在的4.5元/斤左右。” 據批發草莓的張先生說,本地的反季節草莓開始上市的時候,整個市場里只有200多斤的量,現在漸漸多起來了,每天的草莓供應量可達2萬多斤。
“目前徐州市場上的草莓多來自賈汪、銅山、邳州等地方的大棚反季節草莓,目前絕大部分已經成熟,開始大量采摘了,因此價格下降了很多。”批發商張先生介紹,他家里種了2畝多草莓,一大早就和鄰居一起運了一批草莓來銷售,到了9點左右就已經銷售差不多了。“雖然是反季節草莓,但是很多喜歡吃草莓的人還是搶著買,俏得很。” 張先生說,預計近日還將有大量的新鮮草莓上市,屆時價格將更便宜。
個頭大是不是打了膨大劑?
近日,隨著草莓大量上市,很多草莓的個頭大大出乎市民的意料。市民王女士在購買草莓時,對草莓的個頭產生質疑。昨日,記者從市場上獲悉,用膨大劑催大的草莓,表皮很薄,用手輕輕一摸,皮就會破,所以根本經不起運輸和顛簸,比如從產地采摘后,運不到市場上就會爛。很多農戶告訴記者,反季節草莓個頭大,一方面是品種好,一些從國外引進的草莓品種結的果實就是比一般的草莓個頭大;另一方面是科學種植。
據本報健康專家顧問團專家商學兵先生介紹,膨大劑的作用是增加細胞的體積,就好比把氣球吹大一樣,用了膨大劑后的草莓生長得很快,營養往往跟不上,所以切開后,里面往往是空心的,有點松松垮垮的感覺。“市場上的很多反季節草莓在生長過程中雖然沒有使用膨大劑,但是很多農戶在水果結果的時候會用一些植物激素。”商先生說,植物激素是植物體內微量存在的一種物質,在植物結果時用,是為了幫助果實掛住,這些植物激素本身沒問題,關鍵是使用的量,“那些長得巨大、形狀奇怪的果實,有可能是過度使用植物激素 ‘保胎’的產物。”
施肥不當影響水果口感
不少人覺得反季節蔬果不好吃,卻說不出個所以然。本報健康專家顧問團專家余為明先生說,雖然大棚技術發展快,但大棚生產的反季節蔬菜水果,大家最好嘗個新鮮,適可而止。“反季節水果不會因為缺少天然陽光和雨水就長得瘦小,相反倒是‘大塊頭’居多,但這并不全是‘喂’激素造成的,因為很多水果都已培育出了大果實品種,個頭變得比較大,但是否合理施用肥料,會影響水果蔬菜的口感,如果結果時肥料施用不當,就可能培育出口感不好的果子。”
“其實很多反季節的水果蔬菜并不是大棚種植的,它們有的是異地種植,有的是因為培育出了耐寒品種。”余先生介紹,異地種植已經成為反季節水果的重要來源,各地氣候不同,同樣的蔬菜水果在各地種植有“時差”,借助運輸流通就可以實現反季節水果的正常供應。
專家觀點:
自熟的蔬菜水果最可口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想在冬天吃到新鮮的葡萄、西瓜、西紅柿等反季節蔬菜水果。同時,人們在挑選果實時喜歡選擇個兒較大的。”本報健康專家顧問團專家張兆龍先生說,因此,除采用暖房進行反季節生產方式外,生產者還用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對蔬菜、水果催熟和促大。
“很多追求有機生活的人,都會強調不時不食。”張兆龍先生說,蔬菜和水果自發芽、開花、授粉、結實、成熟,要經歷一系列生理變化過程,“強扭的瓜不甜”,因此,根據不同季節,吃自然成熟的蔬菜和水果最可口。(吳兆飛,白雪)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