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顧客在北京三里屯蘋果專賣店外繼續等候購買iphone4s手機。新華社發(楊樂攝)
【美國《紐約時報》1月21日文章】題:美國是如何失去iphone工作的
去年2月,當奧巴馬與硅谷的頭面人物在加州共進晚餐時,每位貴賓都被要求向總統提出一個問題。
但是,當蘋果公司的史蒂夫·喬布斯發言的時候,奧巴馬總統卻插話道:“要想在美國制造iphone都需要投入什么?”
不久前,蘋果公司曾經宣稱,它的產品是在美國制造的。而今天,卻很少有在美國制造的蘋果公司產品。蘋果公司去年出售的7000萬部iphone手機、3000萬臺ipad平板電腦和5900萬件其他產品的幾乎全部部件都在海外制造。
“這些工作回不來了”
奧巴馬先生問道:“這些工作為什么不能回到國內進行?”
喬布斯的回答是明確無誤的。據出席晚宴的另一位貴賓說,喬布斯說:“這些工作回不來了。”
總統的問題觸及蘋果公司的一項核心信念。不僅是國外的勞動力比較廉價,而且蘋果公司的高管認為,外國工人的靈活性、勤勞與工業技能,以及海外工廠的巨大規模已經大大超越了美國同行,以致“美國制造”對于大多數蘋果公司產品來說已經不再是一項可行的選擇。
蘋果公司之所以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最受羨慕和效仿的公司之一,部分原因就是通過其始終不渝的全球經營。然而,困擾奧巴馬和經濟學家以及政策制定者的是,蘋果公司及其許多高科技同行遠遠不像其他著名公司在其鼎盛時期那樣渴望為美國創造就業機會。
蘋果公司在美國雇用著4.3萬人,在海外雇用了2萬人,僅僅相當于通用汽車公司上世紀50年代在美國的40多萬工人、或者通用電氣公司上世紀80年代雇用的幾十萬人的很小一部分。另有70萬人設計、制造和組裝ipad、iphone和蘋果公司的其他產品。但他們當中幾乎沒有任何人在美國工作,而是在亞洲、歐洲或其他地方的工廠里。
賈里德·伯恩斯坦直到去年一直是白宮的經濟顧問。他說:“蘋果公司是一個實例,說明為什么現在在美國為中產階級創造就業機會如此艱難。”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