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動態1月10日報道:稱,盡管有大學以及科研機構對農業生產過程如何降低對環境影響做過研究,但卻沒有轉化成可供生產者使用的知識,而一群被稱為“氣候農民”的年輕農民組織正在打破老一代傳統生產實踐,利用案例研究的方式,尋找已經被生產實踐證明為切實可行以及可以介紹給生產者的措施,顯示農民可以在提高種植及養殖產量的同時,減少碳排放、降低殺蟲劑化肥使用和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并借此建立起保護資源、減少化學品使用、降低排放以及改善土地質量等可持續發展的新生產方式。該組織已經在愛爾蘭、西班牙、荷蘭以及瑞典等國介紹了其可持續農業的發展措施,正在嘗試將有關經驗向全歐洲推廣。
在關于2014—2020年共同農業政策改革和預算支出的討論中,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成為一個有爭議的主題。歐委會提出建議鼓勵更多有機耕作和輪作、減少化肥使用、鼓勵土地休耕和增加緩沖地帶。一些農民組織認為,在一個全球糧食需求增加和大宗農產品價格高企的情況下,減少土地的使用將危及糧食產量,但環保組織認為,歐洲未來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發展一個可持續的糧食生產系統,這與確保全球糧食安全的目標是一致的。而氣候農民組織認為,他們的實踐或許可以成為解決該爭議的最好辦法,即仍保持土地的生產用途,同時,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化學品使用量。(王凱園)
來源:歐盟經商處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