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我國歷史上最值得回味的年份。從農業生產和糧食角度分析,突出特點表現在糧食生產持續增產、糧食市場價格大幅度上漲。
在國家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激勵下,2011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1424億斤,比上年增產4.5%,實現“八連增”。糧食的持續增產豐收,奠定了市場有效供給的物質基礎。但是,糧食的市場價格在2011年呈現了戲劇性的變化。
從2011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上漲圖上,我們清晰地看到元至12月份是“倒金字塔”狀。元月份上漲4.9%后一直上升,到7月份達到全年的最高值,上漲6.5%;8月份開始下降,當月上漲6.2%,隨后一直下降,到12月份下降到全年的最低值4.1%。
縱觀2011年,糧食市場價格的上漲呈現持續下降狀態。元月份上漲15.1%后,逐月下降,到12月份下降到最低值上漲6.9%。全年平均月上漲幅度為12.33%。從糧食價格上漲影響cpi幅度來看,7月份最高,為0.34個百分點;12月份最低,為0.19個百分點。
從以上情況分析,我們結合2011年現實情況,基本上可以做出以下判斷:
自然災害的或然性影響糧食價格上漲。進入2011年初,干旱持續,冬春旱不見好轉;隨后又出現春旱連夏旱;接踵而來的又是旱澇急轉。在多種自然災害交替出現的情況下,人們看到夏季小麥嚴重受旱,從南到北幾乎隨處可見鑿井抗旱、抽水抗旱、人工抗旱……;早稻、晚稻先是缺水,有的地方插不上秧,后是澇災不期而至。在此情況下,不少消費者、經營者紛紛囤積糧食,導致糧食市場價格扶搖直上。
生產的不確定性影響糧食價格上漲。我國幅員遼闊,糧食生產的自然條件、社會因素等差異很大。每年不僅有受災減產,更有多方面原因導致農民愿意不種植糧食。當人們看到每年有200多萬公頃的耕地撂荒時,怎么不聯想到糧食供給的問題?盡管政府反復宣傳糧食供應充裕,但出于對糧食生產的不確定性的疑惑,人們仍然打消不了擔憂,依然我行我素爭購糧食,加快了糧食價格的上漲。
來源:湖北省襄陽市糧食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