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日本農業政策發生根本動搖的一年。3月11日大地震、海嘯和核電站事故沉重打擊了糧食主產地之一的日本東北地區,是否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談判造成了農業改革方向的嚴重分歧,農業政策走到十字路口。
一月
14日,菅直人內閣重組,鹿野道彥農水大臣留任。
二月
1日,聯合國確定“2011國際合作社年”主題為“合作社,讓世界更美好”。
5日,國際動物衛生組織宣布日本恢復“無口蹄疫國”。
22日,農戶按戶收入補貼制度根據2010年米價情況確定水稻農戶補貼標準為15.1萬日元/公頃。
三月
11日,日本東北地區發生9.0級地震,引發超過10米的海嘯,巖手、宮城、福島地區遭受毀滅性打擊,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氫氣爆炸。
25日,農水省將加工原料奶補貼單價11.85日元/公斤提高到11.95日元/公斤。
四月
4日,厚生勞動省醫藥食品衛生審議會決定維持原有的放射性物質暫定標準值。
8日,受福島核電站事故影響,農水省制訂水田土壤放射性物質檢出標準,當濃度超過5000貝克勒爾/公斤時禁止種植水稻。
28日,文部科學省原子能損害糾紛審查會制訂第一次賠償方針,政府補償核污染農產品的所有損失。
五月
14日,農水省公布2010年實施“農戶收入補償制度”的補貼面積,其中水田試驗面積為1019476公頃,利用閑置水田提高糧食自給率的面積為609427公頃。
31日,文部科學省原子能損害糾紛審查會制訂第二次賠償方針,將政府補償范圍擴大到核輻射影響導致滯銷或價格暴跌農產品。
六月
20日,日本國會通過《災后復興基本法》,制訂災后重建的基本理念和框架。
七月
1日,農水省批準東京谷物商品交易所和關西商品交易所進行大米期貨貿易的申請,認定通過引入“農戶收入補償制度”,擴大了生產調整的選擇性,大米期貨貿易不會給“生產、流通造成明顯壁壘”。1939年日本實施戰時經濟管制停止大米期貨交易,71年后的首次重開。
八月
3日,農水省公布大米放射性物質調查結果,并制訂了大米上市的限制規則,以市町村為單位在水稻收割前后作2次放射性物質檢查。
來源:駐日使館經商處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