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胡海鵬在舞臺上演奏
圖為:胡海鵬隨母親在車站等公汽
圖為:胡海鵬在家練琴
楚天都市報報道:記者吳質通訊員羅紅攝影:記者蕭顥
他的世界沒有光,但他的夢想在指下的黑白琴鍵上閃耀,為他點亮生命之光……他就是被稱為“武漢阿炳”的盲人鋼琴家胡海鵬(盲人阿炳,生于1893年,民間音樂家,因創作了蜚聲國際樂壇的《二泉映月》而為后世熟知記者注)。
上月10日,日本大阪音樂廳里奏響中國國歌,27歲的武漢小伙胡海鵬榮獲“2011大阪國際殘疾人鋼琴比賽”金獎。作為唯一的中國內地參賽選手,胡海鵬對日本歌曲《故鄉》進行了極具想象力的重新編排和詮釋,征服了在場的評委和觀眾。英國評委評價說:胡海鵬在用靈魂演奏音樂。
胡海鵬的媽媽熊自瓊說,由于聽不懂日本話,直到中國國歌響起,大屏幕上出現海鵬的照片時,她才知道兒子拿了國際金獎。
先天失明的音樂天才
身著紫色西服,端坐鋼琴前面,十指在88個黑白琴鍵上跳舞……如果不說,沒有人能看出這個五官端正、儀表堂堂的鋼琴家眼睛不能感光。
胡海鵬自幼失明。熊自瓊說,海鵬小時候好哭,可一聽到音樂就能安靜下來。6歲時,小海鵬偶然聽到羅大佑的輕音樂版歌曲《戀曲1990》,竟然用自己那個100元的簡易電子琴將它彈奏出來。熊自瓊發現了兒子的音樂天賦,將電子琴換成了1000元錢的“雅馬哈”,還給他報了電子琴培訓班。之后胡海鵬電子琴越學越好,10歲開始學鋼琴。
“從電子琴到鋼琴,手臂力度和手型都是我要克服的大難題。”胡海鵬說,“我媽當時將縫衣針放在我手指下面,我的手稍微垮一點就碰到針鼻,然后她的手就馬上離開了。她只是想通過這種方式,提醒我手型不對,從來沒有扎我的手。”
為了幫助胡海鵬學琴,熊自瓊自己學會了盲文和五線譜,然后再手把手教給他。熊自瓊介紹,“那些譜子都是我先學會了,用即時貼粘在塑料膠上面,再做巴掌大一個音頭和一個大尾巴符桿,拼成各種各樣的音符,還用泡沫做成高矮不平的讓他摸。”
“那時我還有一點光感,可以用墨水涂在音符上看,然后湊到眼前看,這樣一邊摸一邊看學習五線譜。”胡海鵬把手湊到眼前一厘米處,笑呵呵地還原當時的學習情況。
來源:荊楚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