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援助塞內加爾農業技術專家組組長張本俊19日透露,中國農業專家在塞內加爾“拋栽”水稻獲得成功,示范單產為當地單產的兩至三倍。塞農業部官員表示,如果24萬公頃土地廣泛推廣中國的高產雜交水稻,將使該國基本實現大米自給。
張本俊是湖北枝江籍水稻專家,2009年4月,他作為中國援塞第二批農業技術專家組組長,帶領12名水稻專家赴塞。2年來,他們在當地開辟旱育拋秧示范點,“拋栽”中國選育的集早熟、高產、多抗等性能于一體的雜交秈稻新品種“渝優一號”。最新測產結果顯示,示范點畝產量達到730公斤。
張本俊介紹說,水稻旱育拋秧技術在湖北宜昌水稻產區已經成熟運用多年,但對塞內加爾農民而言卻很陌生,他們看見“秧苗在飛”,怎么也想不到秧苗還能如此栽種,為中國的“拋栽”技術叫絕。
塞農業部官員日前對旱育拋秧示范點進行了測產驗收,最高單產達每公頃11噸,而當地同類水稻產量僅為每公頃3至5噸左右。
張本俊表示,中國在塞內加爾北方波多爾地區種植的雜交水稻品種很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中國援塞專家將當地常規水稻品種的產量提高到每公頃11噸,如果大面積推廣,將使塞內加爾的糧食產量顯著提高。
據了解,塞內加爾每年需進口大量大米。中塞兩國于2005年10月復交后,中國政府于2006年11月向塞派遣首批農業技術專家。截至目前,中國政府已派遣兩批專家赴塞開發水稻實驗田,并為當地農民提供先進的水稻種植技術培訓。(尋芹)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