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媒體12月13日消息,預報員本周表示,拉尼娜現象預計導致阿根廷主要作物帶至少在1月中旬以前的降雨減少,不利于玉米和大豆作物產量,并阻礙一些播種。
阿根廷是全球第三大大豆出口國,且對于阿根廷及鄰國巴西干燥天氣的擔憂推動美國大豆期貨周二走升。
近幾周阿根廷多數重要的農業地區降雨量稀少且分布不均,提升了農戶的擔憂,因他們正在播種2011/12年度玉米和大豆作物。
上一年度初期干燥天氣點燃了玉米和大豆產量擔憂,但1月中旬起豐沛的雨水有助于確保產量。
2010/11年度玉米產量達到2,300萬噸,而大豆產量為4,890萬噸。多數分析師預期本年度產量進一步增長,盡管當前的天氣預報將打壓產量前景。
布宜諾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顧問,當地氣象專家eduardosierra表示,“一些地區的玉米和大豆種植及產量將遭受嚴重損失,但損失不是災難性的。”
“1月中旬以后的降雨將至關重要,”他補充說到。
sierra稱,受拉尼娜現象影響,在10月和11月上半月出現豐富的雨水后,未來幾周內降雨量稀少。
布宜諾斯艾利斯省一私人作物預測機構--appliedclimatologyconsultancy的joseluisaiello表示,盡管彭巴斯草原出現天氣憂慮,但多數玉米和大豆作物幼苗生長狀況依然良好。
“作物普遍處于良好狀態,不過已經開始感覺到缺乏雨水。”
“至少到12月17日或18日才可能出現降雨。在此之后我們需關注12月底前的變化,因為如果屆時沒有降雨,作物狀況會顯著惡化?!?/p>
已經收獲的2011/12年度小麥作物前景較為光明。10月底和11月的降雨正逢作物經歷關鍵的產量定型階段,緩解稍早干旱破壞。
“主要作物帶的降雨非常及時。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省南部,作物有些干燥的跡象,但近幾周降雨量增加。”
阿根廷是全球小麥生產大國,其主要向巴西供應,阿根廷農業部預計今年小麥產量為1,200萬噸,低于之前預估的1,580萬噸。
農業部尚未對玉米和大豆產量作出正式預估,但官員稱他們預期玉米和大豆的產量將分別達到3,000萬噸和5,300萬噸。
來源:轉載: superman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