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光伏巨頭英利集團宣布旗下“綠子”牌橄欖油正式上市。平均價格比同類產品低30%.
“生產中國老百姓吃得起的橄欖油。”英利董事長苗連生表示,“綠子將把國內橄欖油價格拉到適當水平。”
收復失地
一直低調的苗連生這次顯得高調得多,“英利的綠子橄欖油今后在價格上,只會逐漸地降低而不會漲價。”在綠子上市之初,價格牌成為英利的殺手锏,也向行業先行者們宣布“英利來了。”
2011年3月,英利正式宣布進入橄欖油領域,其在天津東疆港區的罐裝生產線快速推進。9個月后,第一瓶綠子橄欖油正式下線。
綠子橄欖油總經理滕旭如介紹,英利東疆港區橄欖油分裝項目占地104畝,一期項目具備7500噸橄欖油分裝能力,屬于國內最大的進口橄欖油分裝項目。
“目前國內市場各類橄欖油已達50多個品牌,98%都是靠進口,其中主要來自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臘這三個地中海地區的國家。” 獨立第三方市場研究機構北京博思遠略咨詢有限公司研究員胡磊告訴新金融記者。
“橄欖油本來就是地中海沿岸國家的產物,中國市場處于剛剛起步階段,消費者對此所知不多,市場難免魚龍混雜。”中國植物油協會一名人士表示:“像中糧,英利這樣的大企業進入這個領域對行業的規范是有好處的。”
進軍橄欖油領域,英利扮演起了價格“殺手”.橄欖油上市后其售價將比同級別的橄欖油產品的價格低30%左右。例如,市場常見的750毫升橄欖油價格為188元左右,而綠子橄欖油售價129元。
“中糧、魯花這樣的食用油巨頭都已經進入橄欖油領域,行業內部對于前景非常看好。”前述植物油協會人士表示。
事實上,市場前景之外,相比其他食用油,橄欖油利潤率同樣屬于“貴族”. 其身價相當于我國市場中端食用油價格的 5-10 倍,可觀的利潤是眾多資本進入的重要原因,同時也為價格的下降提供了足夠的空間。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