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速凍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超標的爭論有了明確答案。11月24日,衛生部發出通知,今年12月21日起,新國標將正式實施,這意味著,速凍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將由不得檢出變為限量檢出。(據11月25日《新京報》)
無疑,這是繼中國乳業行業標準之后,又一次國家標準的人為降低。這意味著對速凍食品金黃色葡萄球菌“零容忍”與企業利益在決戰過程中的徹底敗北。隨著標準一起下降的,無疑還有消費者對食品的安全感。
處在國家相關部門和速凍食品行業的角度,或許有很多理由為“限量檢出”辯護與開脫。然而,由“不得檢出”到“限量檢出”所帶給公眾的疑惑,卻顯然是任何理由也無法讓人釋懷的。
比如其一:從“零容忍”到“限量容忍”,國標是否有被企業綁架的嫌疑?食品安全相關管理部門,對速凍食品的安全性到底是持何種態度的?是絕對保證安全,還是過得去就行?
其二:在國家標準要求“不得檢出”的情況下,已經頻頻地從企業產品中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那么當國標要求“可有限量檢出”時,是否會出現一些食品中,無限量地存在金黃色葡萄球菌呢?此前,三全、思念、灣仔碼頭等國內知名速凍食品品牌產品,被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時,就曾退而求其次,以尚沒有實施的新標準來為自己開脫責任。那么新標準下,我們又靠什么來保證企業產品中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一定是“限量”的而不是“超量”的?
速凍食品國標的下降,下降的是標準,是對企業產品的嚴格要求,但又何償不是一種態度的降低,是一種危機意識的下降?
安全的食品依賴于兩個條件,一是企業在追求自身利益和謀求長遠發展過程中,充分的自律意識;二是國家相關標準要求和嚴格監督。企業畢竟只是資本的一種形式。資本是逐利的,是“每個毛孔都帶著血與骯臟的東西”的;而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過程中,無疑也是有著無良與違法動機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食品安全的保障,無疑就更加依賴于國標和國家的監督管理。不加強、不提高,反而降低標準,降低要求,是“食品安全不是監管出來的”錯誤意識作祟,是一種退步,是逼著老百姓“想吃餃子自己包”!(南方網
來源:南方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