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冬季的來臨,全國各地白菜、蘿卜等過冬蔬菜陸續上市。但是,原本豐收的蔬菜卻很難讓菜農高興起來,愁眉慘淡的菜農再次面臨銷路難,甚至不得不賠本賤賣,辛苦了半年卻又留下心酸的眼淚。就像惡性循環一樣,又是一年傷農時。
又肥又大的蘿卜銷路不暢,市長也披掛上陣賣蘿卜。近日,界首市副市長劉新興帶著十幾箱蘿卜到合肥步行街街頭吆喝叫賣,據悉,今年界首蘿卜種植面積1.5萬畝,預計總產量達6萬噸,銷路不廣,界首市政府想先到合肥街頭叫賣,打出知名度。市長上街賣蘿卜,引發市民圍觀,幫幫菜農,所有熱心腸的人都在行動起來。
我們的確要為市長的壯舉豎起大拇指,作為一方父母官,時刻心系百姓的安危,面對又是一年豐收時,卻銷路成了最大心病的困難,市長毅然帶隊到省城賣起了蘿卜,希望給家鄉父打開一片銷路。市長賣蘿卜,我們要“頂”一個。但是,冷靜的思考之后,市長賣蘿卜背后的無奈與尷尬才是我們真正要解決的問題。
為什么年年歲歲傷菜農,逼得堂堂市長上街擺臺推銷蘿卜?這個問題的確值得我們去認真反思一番,要切實解決菜農賣菜難,真正替菜農分憂,一個市長賣蘿卜恐怕很難在病根上解決問題,我們更不能把解決傷農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一個市長上街賣蘿卜的“街頭秀”之中。替菜農分憂,切實從年年傷農的惡性循環中走出來,健全制度保障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市長總不能年年出來賣蘿卜,至于更多賣白菜、賣地瓜、賣土豆的政府官員,我們拍手稱贊力挺之時也常常在犯糊涂。一方面大城市的菜市場和超市菜價并不便宜,城市居民買不到實惠菜;而真正種菜的菜農卻陷入賣菜難,以致最后不得不賤賣傷農的截然相反的尷尬境地中。菜農很無奈留下心酸的淚水,而吃菜的消費者也很無奈覺得菜市場的蔬菜并不便宜。面對這些真正的病因,也請我們相關政府部門在“收攤”之后,閉門討論一番,除了上街賣菜搞宣傳促銷,我們到底該怎樣給菜農一個可靠的保障,而蔬菜綠色通道究竟該怎樣直通田間,直達菜農心田,這才是解決問題尋找病源的根本出路。
來源:光明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