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逐漸轉冷和元旦春節越來越近,國內食用油即將進入消費旺季,市場倍加關注價格走勢。與以前不同的是,當前全球宏觀經濟形勢存在較多不確定因素,同時油脂油料供應充足,消費高峰可能在短期內提振我國油脂油料價格,但業內專家普遍看空國際油脂油料市場。受國際市場影響,我國油脂油料價格總體仍將延續區間震蕩行情。
全球宏觀經濟走向決定油脂價格大勢
自今年9月中旬開始,國際油脂市場終結了去年底以來的高位震蕩,并大幅下滑。雖然10月初止跌反彈,但截至目前仍低迷,與去年同期(9月-11月初)“高歌猛進”的行情形成鮮明對比。
從過去11個月油脂價格的走勢看,供給關系變化已不再是影響其價格的首要因素。除天氣、種植面積、消費增加等基本面需要考慮外,宏觀因素已成為主導油脂油料價格的主因,特別是貨幣因素和歐債危機引發的系統性風險。
去年美國兩輪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無疑是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主要推動力,油脂油料也深受其益。今年以來,隨著美國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qe2)的逐漸退出,油脂市場隨著歐美債務的演進而大幅波動。特別是9月中旬,因歐債危機形勢惡化,美國未能推出qe3,中美經濟增長皆出現放緩跡象,市場對全球經濟形勢的憂慮增加,使包括油脂油料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挫。
國際市場方面,截至11月14日,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1月合約下跌逾14%,豆油1月合約下跌近10%;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棕櫚油1月合約下跌近17%。豆油與棕櫚油價格都呈跌勢,但受基本面影響,各自下跌的過程不同。比如在此期間,棕櫚油價格呈震蕩下滑走勢,而豆油前8個月基本保持高位震蕩,直到9月才明顯大幅下滑。這是棕櫚油供應快速恢復而大豆種植面積減少造成的。
國內食用油價格一方面受國際市場走勢影響,另一方面受國內政策調控影響。國內通過公開拍賣、定向銷售臨儲大豆及食用油、約談部分大型糧食企業等方式穩定了食用油零售價格。由于國際大豆等原材料價格高位震蕩,上半年國內壓榨行業虧損現象普遍。9月以來,隨著國際大豆價格的回落,食用油零售價的上漲,壓榨行業利潤接近盈虧平衡點,油脂市場看漲預期大幅減弱。
從國內期貨市場看,豆油、菜籽油、棕櫚油三大油脂價格今年以來跌幅分別達到12%、5%和16%。菜籽油相對抗跌,主要是因我國啟動了油菜籽臨時收儲政策。
生物燃油、匯率變化微調油脂定價格局
來源:轉載: superman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