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13日的兩則新聞對比來看,頗有些意思。一則是: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蒲長城日前表示,中國食品安全監督抽查的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出口食品在國外的檢測合格率也在90%以上,整體水平持續穩定提高。另一則是:出于對食品安全現狀的憂慮,部分省級機關單位、大型國企、上市公司、金融機構在城郊租地種菜,形成自供或特供食品基地。(11月13日中新社)
在當前食品安全事故頻發的背景下,上述新聞所呈現出來的“形勢一片大好”或“風景這邊獨好”的感觀,很自然地引來民意洶洶。如此大好局面,友邦是否驚詫不得而知,但國人早已傷心卻是不爭的事實。很多網友,一看到諸如“中國食品安全合格率超90%”之類扎眼的標題,便狂吐口水、扔磚頭,或羨慕嫉妒恨,不一而足。可見,食品安全問題給公眾帶來的陰影,顯然一時難以去掉。而騷動的民意,所折射出的是社會的信任鴻溝正在加深。
很多調查數據或結論,一旦套上“中國”這樣的宏大詞匯,所表達的往往是被代表的意味,比如最近的所謂“六成中國人2011年很幸福”便是如此。而所謂“中國食品安全合格率超90%”,也可如是觀之。正如有網友這樣調侃:“中國后面掉了個特供吧”。
不過,在官方話語的表述中,這種完滿的數據是不會有的,而更多的或許只能是“一直保持在90%以上”。其所遵循的內在邏輯,行諸于文字無非就是"雖然/但是"這種耳熟能詳的萬能表達句式———雖然食品安全工作所取得的成績是很多的,但問題還相當之多。然后接下來的措施總是要“加大力度”“進一步完善”的。
前陣子,網絡名人五岳散人撰文稱,總數和平均數在經濟領域的妙用:闡述成就時你讀到的是整體的數字,用以論述多年來的進步;要是說起有些社會保障沒弄好的時候,您就會讀到平均數,用以證明其實我們還沒有那么富裕,不能誰都有足夠的社會福利。五岳散人戲稱這一“手藝”為“國家級機密”,其實“雖然/但是”句式,又何嘗不是一個人所共知的秘密。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只有不斷地加大力度和進一步完善,才能顯示出相關部門積極進取、永不懈怠的工作作風。
不難發現,上述的這些“手藝”,無非是“兩張皮”。一張用來媚上,邀功領賞,另一張用來忽悠大眾,為自身的不作為開脫罪責。值得一說的是,還有一張衍生出來的“皮”,那便是“媚外”。比如供出口的往往不是百姓們吃的垃圾食品,而是合格且與國際接軌的優質食品。從這個層面來說,蒲長城說的出口食品合格率在90%以上,是毫不奇怪的。當然,“媚外”的實質仍是“媚上”,是為了所謂的“對外形象”。
一言以蔽之,上下有別,內外不同,這就是中國特色。顯然,九成以上出口食品合格,機關、國企搞食品自供或特供的現象,不僅背離了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化的趨勢,更為重要的是有失社會公平,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族群之間的裂痕,不利于社會和諧。有權有錢之人固然可以享受自供和特供,但誰來為普通大眾種菜?這無疑是一個關乎時代良心的命題,也是對執政者的一個深層拷問。
來源:華龍網—重慶晨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