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是黑龍江養牛第一大市,這里每天所產的1200噸鮮奶被雀巢集團旗下企業,黑龍江雙城雀巢公司所壟斷。據當地奶農反映,雀巢公司克扣奶農,平均一桶奶要扣1公斤。記者探訪發現,雙城市政府占雀巢2.99%股份,而奶站法定代表人則是雙城市前任市長。(10月24日《黑龍江晨報》)
雀巢“克扣門”以其蠻橫無理的面目,挑戰著早已為人熟知的經濟學常識:在壟斷暴利面前,自愿、平等、公平等交易原則被拋諸腦后,奶農的權益橫遭踐踏,雙城的鮮奶收購流淌著資本與權力的腥味,甚至,退休官員也不回避,充當著資方的代理人……
外資強勢入駐中國鮮奶業,為的是尋找優質的原材料,或者廉價的勞動力,或者廣闊的消費市場,并不是沖著“一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的口號而來的。在這種前提之下,絞盡腦汁降低成本,對于雀巢來說是尤其重要的——散戶養殖,質量參差不齊,國家標準一降再降,惟有壓低收購價,雀巢返銷“大打價格戰”的中國市場才有贏利空間。
雀巢的“克扣門”不只是緣于資本逐利的沖動。一般說來,在歐美國家無不良紀錄的外企,剛進入中國時口碑甚好,一旦邁向本土化之路,就惹得一身騷,最近事端頻出的家樂福、沃爾瑪就是最好的例證。雀巢克扣奶農,向權力示好,壟斷搞得霸氣外露,對潛規則之熟悉不比任何一家本土企業遜色,由此,再干凈、再有良心的外企也要沾染錢權交易等不良習氣。
跨國企業的經營是無國界的。在歐美國家嚴明的經濟法規面前,企業始終不敢踩踏市場的紅線,否則會出現不良紀錄,永世不得翻身,就算是企業巨無霸也會轟然倒塌,被市場經濟掃地出門。相反,為了招商引資,地方政府將政策偷梁換柱,無視一些經濟規定,暗地里給予外資超國民待遇,實際上開了權力尋租的大門,打著吸引外資的名頭,種種違規行為都有冠冕堂皇的理由與十足的底氣,很容易形成壟斷。
政府占股,前市長經營奶站,雀巢還是納稅大戶,這種關系真可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到達“你我不分”,于是當地政府自然而然要為雀巢吆喝,否則財政收入“上不去”,官員的烏紗帽“要下來”。因而雀巢橫行雙城,克扣奶農以補利稅,此種惡劣行徑不難想象。
歐美的產業大鱷總是依靠技術、品牌、管理、營銷渠道實現相對壟斷,并且這種壟斷時常有被強制拆分的危險,微軟拆分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種種拆分顯示的是經濟規則的力量。與之迥異,中國式的壟斷總是以“破壞規則為始,重申規則為終”,中間摻雜著錢權交易、暗箱操作等潛規則,如此往復,并任何進步意義,令人唏噓。
來源:華聲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