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長期從事食品香料和食品添加劑研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在2011年南京市科協年會開幕式上作了題為《食品添加劑與食品安全》的學術報告。“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孫寶國認為,當前國內公眾對食品添加劑有很大誤解。
越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食品添加劑用得越多
“食品添加劑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越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食品添加劑用得越多。”孫寶國說,目前,我國批準的食品添加劑有22類2300多種,其中食品香料類最多,有1800多種。而美國法律批準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多達5000多種,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批準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保守估計總量有1萬種以上。
孫寶國說,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質,它本身具有可食性,規范使用是安全的。“人類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歷史與人類文明一樣悠久。”他說,日常吃的油鹽醬醋、零食、飲料里都有食品添加劑,如醬、醋里有防腐劑,可樂里的酸度調節劑,“還有著名的鹵水豆腐,"鹵水"本身就是一種食品凝固劑,我們的老祖宗在210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添加。”
當前公眾對食品添加劑有“誤解”
染色饅頭、塑化劑飲料、三聚氰胺牛奶……近年來,國內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公眾談起食品添加劑都會“為之色變”。孫寶國認為,在我國食品添加劑已有被妖魔化的傾向,這是因為公眾對食品添加劑有著很大誤解,“蘇丹紅、三聚氰胺、瘦肉精等,都是食品中的非法添加物,并不是法定可以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二者有本質的區別。”
“中國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是好的,但是公眾對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感受卻非常差。”孫寶國說,我國對食品添加劑的審批非常謹慎,沒有兩個以上發達國家批準使用,我國一般不會批準添加。”孫寶國表示,但我國對食品添加劑管理起步比較晚,1986年衛生部首次發布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至今僅有25年。
在食品安全問題的監管上,孫寶國特別提到,目前我國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違法成本”較低,打擊力度不夠,要在法律層面上進行嚴管、重罰,讓違法者“傾家蕩產”;此外,媒體和教育機構要多進行科普和正確信息的傳遞,引導公眾理性認識食品添加劑。
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