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保障基本谷供給,又要確保油、糖、肉、蛋、奶供應;既要保障原糧安全,更要確保制成品即食品安全——在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過程中,如何應對消費結構升級對糧食安全產生的挑戰?在2011年“世界糧食日”,我國最大糧油企業、國家實施宏觀調控、保障糧油食品安全的主力軍中糧集團總裁于旭波回答了有關問題。
全球糧油供給“廉價時代”已遠去
記者:從今年世界糧食日主題“糧食價格-走出危機走向穩定”,可以看出糧食安全引起的全球性不安,對當前糧油市場形勢有什么判斷?
于旭波:糧食安全是指糧油食品安全,不僅包括谷物安全,還包括油脂油料、食糖、肉蛋奶等安全,不僅包括原糧安全,還包括制成品安全即食品層面的安全。糧油食品安全第一層面是數量充足與價格穩定。既包括短期總量安全,也包括長期總量安全、品種結構安全、區域結構安全等,同時政府需要維持市場價格基本穩定;第二層面是質量安全;第三層面是產業安全,主要指本國產品和企業競爭力不足帶來的產業安全問題。
過去五年,全球糧價過山車式波動引發全球擔憂。全球“糧食危機”實質不是糧食不夠吃,而是糧價高漲導致分配不均衡,低收入國家吃不起。從供求形勢看,產需總體仍處于平衡狀態。從需求來看,全球糧油需求量持續增長,生物能源發展重塑世界糧油需求格局,消費增長和結構升級是需求增長的重要原因;從供給來看,全球糧油供給經歷一輪“u”型波動,總體呈增長態勢,氣候異常是供給出現波動的重要因素;從價格看,廉價糧食時代將難以再現,全球糧價從低水平均衡進入高水平均衡。
清醒認識“緊平衡”下的消費升級壓力
記者:中央一直強調我國糧食“緊平衡”狀態,作為全球500強企業,怎么看待加快城市化進程中的糧油安全?
于旭波:近10年我國糧食自給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供求狀況明顯改善,但仍處于緊平衡狀態,不同品種自給率差異較大。從需求上看,經濟發展、收入增長、城市化是驅動消費需求剛性增長的主要因素。消費結構升級是驅動需求增長的直接原因。水土資源約束是未來我國糧食增產的最大挑戰。農業生產效率低是糧食增產的重要制約因素。未來消費結構升級將繼續給糧食安全帶來較大壓力。
我國糧油食品短期總量安全基本可以保障,但長期總量安全、品種安全(不同品種自給率差異較大、優質品種不足)、區域安全(主要是出現主銷區供求不平衡問題)、食品安全和產業安全面臨挑戰。全球糧油食品市場的新變化、新特點和新趨勢使得我國未來糧油食品安全面臨更大挑戰。
同發達工業國家相比,當前我國糧油食品安全面臨挑戰產業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產業鏈各環節都呈現出小而散、集中度低特征,產業總體發展水平落后,徹底改變產業鏈各環節小而散面貌、全面提升中國糧油食品產業發展水平是迎接挑戰的根本之道。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