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公安部統一指揮下,浙江、山東、河南等地公安機關歷時4個月,成功破獲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溝油”制售食用油案件。這也證實了地溝油確實已經形成狡猾的地下產業鏈,在多方媒體報道下,這條與公眾餐桌直接相關的罪惡產業,逐漸被曝光。為此,泰安市食品藥品監督部門公布了投訴電話,成為為數不多的主動承擔應負責任的部門。
近幾年來,關于地溝油的報道不時在媒體報道中出現,每次都會引起一片反響和質疑之聲,而這一次的曝光,反響更為激烈。不久前,由公安部牽頭、重拳出擊的打擊地溝油行動,更因首次“全環節”破獲、首次真正摸清楚這條黑色產業鏈,揭露了幕后真相而讓人震驚。與此相比,泰安市食品藥品監督部門公布舉報電話,可能算不上是什么大事了。可在很多有關地溝油的報道之中,筆者發現對地溝油事件負有不可推卸責任的多個有關部門,在問題早就出現時,常所采取踢皮球的態度,其所帶來的隱患,比地溝油問題本身更需要人們警惕。相比之下,泰安市食品藥品監督部門的主動出面,就顯得比較難得了。
地溝油之所以能夠日積月累形成強大的黑色產業鏈,并非因其可以隱形于公眾視線之外,也非一朝一夕完成的。目前,我國對地溝油的監管實際涉及多個部門,包括衛生、質量監督、工商管理、環保、市政、城管、公安等。依據現有法律法規,地溝油在生產環節屬于質量監督管理部門管理;進入餐館則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查處,因其有吊銷餐飲服務許可證權力;流通環節屬工商部門管轄;餐廚垃圾回收歸屬市政部門;只有最后形成公共安全威脅才涉及公安部門。
對于地溝油這樣的問題,責任如此嚴密細分,不就是為了能夠在多個環節阻擊地溝油,避免最終流向餐桌形成公共安全威脅?然而,在諸多媒體報道中不難發現,這恰恰成為了多個負有相關管理責任的部門之間,互相推諉踢皮球的借口。從初期掏撈、粗煉到倒賣和深加工,再到最后的批發和零售等一系列環節,很難看到相關執法監管部門的身影。正如一些業內人士所言,地溝油犯罪這一本應涉及多個環節的多頭監管對象,反而實際成為監管的“盲區”,這才讓它能夠在看似嚴密的監管中,找到生存發展的足夠縫隙。
當地溝油危及到人們乃至下一代的健康安全,負有監管責任的相關部門如果再踢皮球,踢開的就不僅僅是地溝油問題,而是我們的未來。希望像食品藥品監督部門這樣的能夠主動負責的部門,能夠再多一些,讓人們吃得更放心。
來源:齊魯晚報
來源:轉載: 劉希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