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地溝油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它廣泛存在,而且大部分還流向了公眾的餐桌,也就是說,距離你我不遠。此次公安部偵破特大地溝油制售食用油案,就是地溝油流向餐桌首次被查實。如果不出所料,全國必然掀起一陣嚴打地溝油的高潮,而且還將抓出幾個典型案件,以儆效尤。
于是,在回應媒體新聞報道的同時,很多評論和言論也為打擊地溝油支招:有的說是商人黑心,有的說是監(jiān)管不力,有的說是市場之殤,有的說是暫無檢測標準,有的說可以學習國外先進的處理技術(shù)……這些觀點都沒錯,地溝油之所以出現(xiàn),就是因為上述環(huán)節(jié)一個或多個的缺失。但遺憾的是,這些論述卻并沒有找到地溝油之所以存在的根源。
如果拋開公眾在道德層面的好惡,地溝油的存在其實是一種經(jīng)濟現(xiàn)象,它可以被定義為假冒偽劣產(chǎn)品,就像市場上出現(xiàn)的假煙、假酒等一樣,并沒有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地溝油之所以存在,最根本的原因是市場上有此需求有人買不起質(zhì)量過關(guān)的食用油,只能購買便宜的食用油來維持生計,結(jié)果給了地溝油可乘之機。
通俗地說,市場是先有買的再有賣的。打擊地溝油也要從這方面入手,分析出是誰在賣是誰在買,然后制定相應的措施來進行專項打擊。上述論者所說的措施,更多地是從賣方入手,包括制造、監(jiān)管、流通等各方面。在強調(diào)這些原因的同時,輿論不能不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買地溝油的那些人。盡管分析是誰在買地溝油,遠比打擊地溝油制造者更復雜,但一個共同點就是,地溝油之所以能橫行就是因為價格低廉。
在政府部門的打擊和輿論的聲討下,地溝油最近一段時間必將銷聲匿跡。但只要一小部分公眾有需求,那地溝油就會死灰復燃,也可能會以另外一種形式出現(xiàn)。比如三聚氰胺奶粉被打擊之后,竟然成為制作奶油雪糕的原料。而這,就是市場的負面調(diào)節(jié)作用,它不做到的評判,只負責有沒有需求。而這種需求有沒有辦法打擊,只能尋找更好地替代品比如質(zhì)量過關(guān)的食用油,可這需要公眾花更多的錢。
故此,要想徹底杜絕地溝油,政府必須加快提高公眾的收入水平,以保證大家的消費能力讓大家都有錢去買那些高檔的食用油甚至橄欖油。當公眾的消費水平超越假冒偽劣產(chǎn)品時,比如地溝油,地溝油等假冒偽劣產(chǎn)品就會自然而然地退出市場。所以在打擊地溝油的同時,還得趕緊想辦法讓公眾的腰包鼓起來。
打擊地溝油,責任部門只能管一時;公眾用消費能力說話,才管得了一世。
來源:紅網(wǎng)
來源:和訊網(wǎng)
以上是網(wǎng)絡信息轉(zhuǎn)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