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洪災影響,泰國稻米保護收購進程緩慢,大米出口步伐也隨之放緩。泰國保護性收購政策能否長期推高全球大米價格尚需觀察。
國內市場方面,在稻谷供需基本面平衡有余、宏觀經濟環境不確定性較大、種植成本剛性上漲、政策引導行情突出的特征下,稻谷市場價格總體將以平穩運行為主。
雖然今年世界大米供應繼續增加,但同時全球需求仍在穩定增長,全球稻米整體供給偏緊,國際米價上漲預期強烈。
由于全球經濟令人擔憂,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糙米期貨市場價格自10月26日以來已經連續下跌了約16%。截至11月22日收盤,1月合約報收1445.50美分/英擔;3月報收報收1475美分/英擔。
然而就在此前,泰國水災曾一度牽動國際稻米市場神經,并推動cbot糙米期價在十月中旬逆市上漲。
洪災拖緩新政泰米出口前景不明
9月中旬以來的大規模洪水侵襲了亞洲大片水稻種植區,持續洪災已造成部分稻谷產區收成受損。
截至10月中旬,作為全球最大稻米出口國的泰國大約有100萬公頃稻田已經被毀,約占總面積的10%。
泰國政府已將本年主要稻谷預計產量從2500萬噸下調到1900萬噸,而此次洪災也產生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泰國政府推遲了大米政策的可能調整日期。
受洪災影響,泰國稻米保護收購進程緩慢,大米出口步伐也隨之放緩。
泰國大米出口商協會表示,受洪澇災害的影響,至少有10萬噸大米船貨裝運耽擱。據統計,10月4日到10月25日的4周內,泰國大米出口的數量分別為15.8萬噸、20.5萬噸、18.0萬噸和15.5萬噸。今年5月份泰國大米出口量最高達到119萬噸,其后受政府出臺保護價收購政策影響,出口量逐月下降,到9月份時降至82.2萬噸,10月份預計出口量為70萬噸左右。
考慮到提高大米收購價格以及洪災影響,美國農業部在其10月份供需報告中初步預測2011/12年度泰國大米出口量為800萬噸,同比減少250萬噸。同時泰國大米出口商協會也預計,今年該國大米出口量可能下降30%至700~750萬噸,因價格較高,部分買家將轉向印度、越南等國尋求采購,不過那些手中存有大米的泰國農民仍有可能獲得15000泰銖左右的價格。
來源:國際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