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高端的連鎖餐飲企業俏江南近日被媒體爆出“死魚替換活魚”、“剩菜口水油”被重復利用等諸多問題。對此,俏江南5日連發兩個聲明,對于被曝光的現象予以否認,稱經過自查,絕不會存在使用死魚冒充活魚的現象及剩油重復利用等問題。(9月6日《新京報》)
這是一個公眾對食品安全徹底喪失信心,失去安全感的時代,也難怪有網友無奈地總結道:大品牌淪陷了,小品牌也淪陷了;洋品牌淪陷了,本土品牌也淪陷了,以后我們去哪里吃飯呢?繼味千拉面“骨湯門”、肯德基“豆漿門”、麥當勞“生蛆門”之后,定位高端的連鎖餐飲企業俏江南,又于近日被爆出“死魚替換活魚”、“剩菜口水油”被重復利用等丑聞。
面對網友和公眾的質疑,俏江南方面連發兩個聲明,核心內容就是否認媒體的負面報道,其否認的理由是“經過自查”。問題的是,這種企業內部的“自查”,有多少可信度呢?或者說,在媒體記者臥底“他查”和企業“自查”之間,消費者又會傾向于相信誰呢?我想俏江南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是心知肚明的。
首先一點,記者放著那么多酒店、飯館不去調查,為什么偏偏“臥底”俏江南?如果不是接到了舉報,或者是內部人員爆出了猛料,我想媒體不可能做如此具有針對性的“臥底調查”。其次,記者經過數日的“臥底調查”,如果沒有發現問題,也不可能在媒體公開刊登“死魚替換活魚”“剩菜口水油”等猛料。因為媒體知道,如果記者無中生有,捏造事實,那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而被揭短之后的俏江南,也沒有想過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如果真是如聲明中所說的那樣“純屬造謠”,俏江南會如此輕易放過記者和媒體?目前所有的證據都表明,作為高端連鎖餐飲企業,俏江南絕非像自己聲明的那么“清白無辜”,其基于“自查”而得出的“清白”結論,也無法令公眾信服。
其實說到底,媒體只是起到一種輿論監督的作用,只是把事實真相告訴公眾。如果俏江南真覺得自己是被人冤枉了,想說服公眾相信自己,那么就應該拿出確鑿的,令人信服的證據來,而不是僅僅依靠“自查”的結果來糊弄公眾和消費者。
味千拉面“骨湯門”被曝光以后,公司股價連續跳水,掌門人身價大幅縮水,教訓不可謂不深刻,如果俏江南不能正視問題,可能就是下一個味千拉面。至于消費者該到哪里吃飯的問題,我想是不用商家操心的,大不了咱自己回家做飯吃,味道也許沒有飯店做得好,但總比吃進有毒有害不安全,甚至是危害身體健康和生命的東西好得多吧。
來源:南方網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