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稱醬油是配制還是釀造無法區分 來源 廣州日報
中新網8月23日電 香港《大公報》23日刊文說,對于食品安全問題進行深入探究會發現,所有在商言商的商人們,不講商德只顧賺錢,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一種“潛時尚”。解決商德下滑問題雖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政府主管部門應重視這一嚴峻的現實問題,盡快有針對性地拿出務實可行舉措,這樣才能從根子上徹底把住食品安全關。
文章摘編如下:
目前,陳醋風波未去,“化學醬油”又成人們新的煩心事。食品安全問題為何在內地總是此起彼伏,攪得人們心神不定?分析人士認為,市場法治不力無疑有著不可推卸之責;商人不顧商德瘋狂逐利,更是問題的要害。政府若想根治此疾,僅靠抬高市場準入門坎還不行,還得從兩方面給力:一是加快法治進程,給食品安全上一道真正的保險,給不良商人頭上加一道切實管用的“緊箍咒”。二是由政府出面,分期分批分不同層次,以各種辦學形式對涉商人員進行普及商德的全民式教育,無論官商私商,都不能置身于外。
內地披露“化學醬油”
自從“化學醬油”的信息被網媒披露以來,百姓的生活壓力又加大了數倍。輿論嘩然的主體主要來自于基層,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小老百姓”。這也難怪,人們每天的小日子都離不開“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北方人的餐桌上尤其少不了醬油和醋。
事實上,除了醬油和醋,如今的食品領域讓人放心不下。放眼不安全食品,讓人心悸,日常生活的枝枝蔓蔓,幾乎都有食品安全問題,而且花樣翻新,“化學醬油”就是眼前的一例。有人說,食品安全是“老生常談”,有專家還公開宣稱,化學醬油是老話重提。包括水解植物蛋白在內的七種化合物都不是非法化學物質,配制醬油不屬于食品安全問題。結果,如此遮丑的“專家說”,當即招來了民間的罵聲一片。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