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布的7月cpi再創新高,其中豬肉價格上漲了56.7%,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約1.46個百分點。隨后,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表示,國家不會打壓豬肉價格。既要維護養殖戶,又要維持市場穩定。
豬價高對養豬戶是好事嗎?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搜豬網,對養豬戶進行了在線調查。參與調查的485名養豬戶中,有34%的人認為豬價漲是好事,但近一半的養豬戶認為“不好說”。更令人驚訝的是,國家用補貼、保險等經濟措施給養豬戶發錢,以期穩定市場,但52%的養豬戶并不認同這一做法。
記者多方采訪養豬戶發現,和發下來那些看得見的“真金白銀”相比,養豬行業更需要政府給些“看不見”的“實惠”:比如加強基層防疫體系,健全行業信息、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扶植養豬合作社等。
目前參與本次調查的養豬戶中,有育肥豬50到500頭的占57.6%,500到1000頭的占18.7%。該項調查仍在進行。
把豬價當股價研究。
在北京市吉利恒生農貿市場的一個豬肉攤上,排骨每公斤36元。有顧客嫌貴,攤主皺著眉:“你沒看電視和報紙上都說了嗎?進價貴!”老百姓用菜籃子能感知到的,已經是豬價波動的最后一個環節。
搜豬網緊盯著豬價波動。從玉米、豆粕、小麥麩等飼料成本,到出欄母豬、仔豬、豬肉等豬價,都被其按日報、周報、月報等時間段逐一列出,加上養殖盈利、流通屠宰等環節的種種分析,涉及養豬到豬肉的每個環節。
“豬市就像股市一樣,每天都在變化。”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顧問馮永輝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對基層養豬戶來說,政府公開發布的信息遠遠不足以用來實時判斷豬市的波動和走勢。為此,這個網站聚集了來自全國能上網的數千名養豬戶,還有各地的供應商等,每天匯總各地的數據。“我們根據一線數據發布的生豬市場走勢預測,和市場不會差距太大。”
馮永輝認為,疫情對生豬產業和豬價波動的影響最大。從2006年至今,豬價暴漲暴跌,連續兩次“坐過山車”。
來源:中國青年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