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豬肉價格波動很大,總體上呈上漲的趨勢,也是今年助推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但在高價位運行過程中也不時出現大幅跌落,造成養殖農戶經濟損失。反觀日本,豬肉價格基本穩定,相關做法值得研究和借鑒。
一、日本豬肉生產、消費概況
2009年,日本全國經營養豬的農戶為6890戶,飼養頭數990萬頭,戶均養殖規模1437頭。近年來,養殖戶數量不斷減少,戶均養殖規模不斷擴大。日本豬肉消費量為160-170萬噸,人均消費量為11.5公斤。2009年,本國產豬肉90萬噸,進口70萬噸。進口部分主要來自美國、丹麥和加拿大。
二、日本穩定豬肉價格的基本做法
日本政府為了穩定豬肉價格,制訂了三項政策措施:政府儲備調節制度、政府指導豬肉回購及冷藏補貼制度、政府對生產者的直接補貼制度。在這三大政策的保護之下,近五年來日本豬肉基本價格維持在460日元/公斤左右,最高價出現在2008年3月為602日元/公斤,最低價出現在2009年7月為388日元/公斤,由于政府補貼,養豬農戶也并沒有因此而遭受損失。
(一)政府收購和拋售制度
日本政府為豬肉制定了上限和下限價格。當市場供求發生急劇變化,豬肉市場價格超出上限價格時,政府拋售其儲備,增加市場供給,或依法減免進口稅,擴大進口,以平抑物價。在市場價格低于下限價格時,政府從批發市場收購豬肉增加儲備。
由于日本政府豬肉儲備量很小(2.5萬噸左右,不足消費量的2%),豬肉價格上漲,雖然政府也動用庫存,但主要還是依靠增加進口平抑價格。例如,2007年豬肉價格普遍在500日元/公斤以上,超過了當時480日元/公斤的上限價格,政府的豬肉庫存大約減少了1萬噸,而2008年豬肉進口比上年增加了6萬噸。
(二)政府指導豬肉回購及冷藏補貼制度
來源:中國肉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