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或個體水產品養殖者正在被逐漸邊緣化,而大型水產企業正在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十二五"期間水產行業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日前,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和解讀“十二五”水產品行業規劃時表示。
崔和表示,“十二五”期間,漁業安全工程將突出,主要涉及水產品質量安全、漁業水域生態安全。該工程的目標是保證不發生重大水產品質量安全事故,努力建設和諧漁區。
水產品在成為餐桌美食的同時,安全問題也逐漸顯現。例如,個體戶經營的水產品患了疾病,農民為了保證全家人的生計很可能會使用禁用藥,這樣就會造成消費者食用水產品時重大安全隱患。但是作為大企業,為了保證水產品質量聲譽和長遠利益,不會選擇禁用藥,但會通過價格的杠桿來彌補成本和疾病造成的經濟損失。
水產品良種推進工程也成為“十二五”漁業政策的重點內容之一。良種培育需要先進現代育種技術,重點建設大宗類和優勢出口品種的一般改良工作,提高水產養殖品種遺傳改良率,完善漁業水產原良種體系。
“水產品良種推進工程只能由具備強有力科技實力的大企業完成。因為良種的選育需要花費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功夫,個體戶或者小企業并無如此強大的資金和充沛的時間投入。”崔和說。
同時,“十二五“水產政策提到建設健康養殖工程,推進標準化健康養殖、大力發展深水網箱、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等養殖資源開發。“對于中小型或者個體養殖者,個體水產業會更加邊緣化。”崔和分析說,健康養殖工程未來只能由大企業介入,因為一次性的投入較大。
水產品遠洋捕撈趨勢越發明顯。崔和分析認為,未來中國政府將更多考慮鞏固和提高遠洋捕撈行業。遠洋性捕撈主要體現在高度過洋性漁業,高度過海性的漁業品種主要集中在金槍魚和大馬哈魚。另外就是發展壯大公海性漁業,比如南極冰蝦。目前加入“南極冰蝦”開發聯盟的國家包括中國在內大概有20多個。無論是高度過洋性的領域還是公海漁業,都要受到區域性、國際性的漁業組管理。
來源:科學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