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上班族而言,工作日的午餐吃的基本都是快餐,肯德基、麥當勞、味千拉面、永和豆漿都是消費者經常去的地方,而對于工薪階層而言,朋友小聚、周末逛街小憩也會選擇這樣的地方。但是最近相繼爆出味千拉面勾兌冒充熬制骨湯、肯德基的后廚衛生問題、麥當勞漢堡面包遭暴曬、永和大王豆漿也是豆漿粉沖制,快餐業的問題讓消費者堪憂,究竟快餐還能不能吃?
亂象叢生
微博上有網友拍到肯德基使用豆漿粉調制豆漿,并稱:“kfc欺騙了我,豆漿原來全是粉沖的,還是不知名的牌子。”更有網友計算肯德基“醇豆漿”的成本價可能只有7毛錢,對比與5元錢的實際零售價,成本只有10%左右。對此,肯德基7月29日回應稱未宣傳過是現磨。在肯德基受人質疑之后又爆出讓人觸目驚心的衛生問題,有報道稱,在后廚里,用于炸雞的油4天才徹底更換一次,期間每晚把油渣濾掉后第二天繼續用。雞在水里簡單過一遍還滴著血水就直接裹面了,用于洗雞的水都渾濁了也無人更換。食物掉在地上繼續賣,生產日期隨意更改。食用油檢驗也是走過場,多數時間是直接把塑料板上的日期改成當天的就完事了,這樣做事為防止區長來檢查。
麥當勞也被卷入食品問題風波之中。有網友發帖稱,在麥當勞密云鼓樓餐廳門口看到堆放著一箱箱的貨物,裝的都是包著保鮮膜的漢堡原料面包。到上午10點多,這些面包還在路邊曬著,保鮮膜里已布滿水汽;有的保鮮膜還被撕開了,面包直接裸露在外。網友還發了圖片,稱:“是曬熱了直接做漢堡不用加熱了?還是曬曬更健康啊!”
即使這些快餐品牌相繼作出解釋,但是消費者仍不愿再對這些快餐店的不誠信而買單,對于餐飲行業而言,消費者對于衛生條件、宣傳口號有時候比口味更重要,但是本以為連鎖店、外資企業、進口品牌就會放心,看來未必如此,這回真的是傷了消費者的心。
食品安全危機頻頻出現,食品衛生近幾年給社會公眾帶來的沒有多少利好,反倒是一樁樁讓人瞠目結舌的“倒胃”之事。讓人深感不安的是,當曝光一次次聚焦到社會公眾面前,我們除了憤怒、嘆息、譴責,以及相關部門的罰款之外,似乎再無它招可出,無奈地等待著下一個食品安全問題被揪出來。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