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老堂客火鍋店由于重復使用“口水油”被曝光,經查,該火鍋店將食用過的火鍋底料進行回收,在后廚過濾,將過濾后的 近日,重慶老堂客火鍋店由于重復使用“口水油”被央視曝光后,地方執法部門突擊檢查發現,該店違法經營由來已久。
經查,該火鍋店將食用過的火鍋底料進行回收,在后廚過濾,將過濾后的油和水進行熬制,加入該公司料廠生產的火鍋油進行混合,用專用塑料袋進行包裝后再次出售。
染色饅頭、牛肉膏、塑化劑、膨大劑、防腐劑等食品安全問題塵埃未落,來自火鍋行業內的“口水油”問題,讓食品安全再度蒙羞。
前不久,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出臺文件,要求所有自制火鍋底料、自制飲料、自制調味料的餐飲服務單位,在5月底前要向監管部門備案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名稱,必須在食品標簽上明顯標注,并在店堂醒目位置或菜單上予以公示。
一邊是傳統工藝,一邊是安全質疑;一邊是使用普遍,一邊是監管困難。在食品安全越來越受公眾關注的背景下,特色餐飲火鍋正在遭遇底料是否安全的尷尬。
民以食為天,火鍋里能否撈得出誠信?7月26日,在央視二套《對手》欄目現場,業內人士以及相關專家,對此展開辯論。
火鍋底料能否公開?
盛峰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于國富認為,消費 者有知悉知情權,如果說廠家沒有尊重消費者的這種權利,那么實際上違反了自己的法定義務,而不是在行使他的知識產權。“如果不公開配方,甚至不讓顧客打包底料,難免更讓消費者心存疑慮,也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汪涌說,公布配方無助于解決食品的安全問題,只有政府監管得力,食品安全才有保障。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強迫生產企業公開產品的配方,如果被強制公布,是不尊重知識產權的表現,也會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十分被動。
低價會否導致低質?
社會科學院財貿所副所長荊林波認為,低價競爭迫使商家鋌而走險。低價絕大多數是以犧牲質量和安全為前提的,尤其原材料的不斷上漲,企業如果仍要維持低價將變得越來越困難。火鍋企業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獨特性所在,提升附加值,賺取利潤。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