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瘦肉精豬肉被曝光之后,一系列雷厲風行的查處行動迅速展開:河南省組成調查組赴各地展開調查,涉嫌使用“瘦肉精”生豬及豬肉制品全部封存,凡涉及的縣市的畜牧局長全部停職。全國各地的商場、超市和副食品市場紛紛采取措施,下架“雙匯”肉制品。農業部責成河南、江蘇農牧部門嚴肅查辦,并派出督察組趕赴河南督導查處工作。
來勢兇猛的瘦肉精事件,讓人想起兩年多前的三鹿奶粉事件。兩次事件中有毒物質的添加、稀松敷衍的監管以及各生產環節的合謀,都有很多相似之處。當年三鹿奶粉事件的蓋子揭開之后,有人曾感嘆:如果沒有專業人士的參與,農民就是養一萬年牛也想不起來往里加三聚氰胺。同樣,這次的瘦肉精也不是農民自行研制的秘料,而是由一些無良的專業人士生產和提供的。
為了提高奶制品檢測時的蛋白質含量,有人想出了添加三聚氰胺的毒計。為了提高生豬身上瘦肉的比例,有人想出了添加瘦肉精的黑招。一些掌握了化學知識的人和另一些有著敏銳市場“嗅覺”的人結合,形成了這樣一個專門促進外表光鮮、實則為害人體的灰色產業鏈。在專業人士提供了有效“武器”之后,食品工業鏈上的各方開始了心照不宣的合謀行動:收奶的熟練地往原奶里添加三聚氰胺,養豬的按照精確的劑量給豬喂食瘦肉精;奶制品生產商在惡性競爭下大量使用不純的奶作為原料,肉制品生產商的十八道程序就是檢測不出豬身上豐富的瘦肉精含量。他們進退有據,配合有方,共同得利。
瘦肉精成患,監管部門責無旁貸。央視記者千里追蹤,掌握了如山鐵證:河南瘦肉精事件養殖、販運、屠宰、銷售四個環節的監管者,基本上是拿錢就蓋章,收錢就放行,可以用人尿代替豬尿來檢驗,也可以不檢查就發“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明”。這些松松垮垮的監管人員已經不只是態度不認真,而是明目張膽地放水。監管者受人民的重托,站在要害位置上進行食品安全的把關,他們卻因私利而自行繳械,甘做問題肉生產、銷售者的幫兇,其實已經涉嫌違法犯罪。
而肉類產銷四大環節參與者以及肉制品加工者的集體無意識則是更深層次的毒源。考較起來,所有靠豬吃飯的人都知道,瘦肉精不能隨便亂加,并且還宣之于口、張貼于墻,用以作為招徠消費者的廣告,可是這并不影響他們的行動。很難說其中哪個人是成心通過瘦肉精害人,但不管是刻意回避還是選擇性記憶,他們一到操作階段就既不管可能致癌,也不怕刑律加身,而是主動地參與這個禍害公眾的游戲。
為了一己私利,不惜殘害公眾軀體。為了一時得益,不惜拋棄商業倫理。有人可能還會暗自為投機得逞而竊喜,并且因為知情而決不去觸碰有毒的豬肉。可是從近年來屢發的食品安全事件來看,這種得意是多么愚蠢和淺薄:炮制毒大米的人不吃自己的大米,但一不小心就吃了加有漂白粉的饅頭;養豬的不吃添加了瘦肉精的“健美豬”,卻可能天天給自家孩子喝三聚氰胺奶粉……如果任由誠信意識淡薄下去,任由不法之徒互相坑騙下去,總有一天空氣中都充滿毒素,立身于這個世界的每一個人都無法幸免。
為今之計,監管者不能再無為下去了,他們必須扛起道義和責任的大旗,將不法分子的囂張氣焰打下去,并建立長效機制。生產者也不能再自掘墳墓了,他們必須有所敬畏,在行業規范下安全生產。作為媒體,應該“天天都是3·15”,不斷曝光不法分子們的罪惡勾當。而作為公眾,我們應該對每一起安全事件窮追不舍,給生產者、銷售者、監管者以足夠的壓力,直到樹立起一道可以放心的食品安全防護墻。
來源:千龍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