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副總理兼商務部部長吉迪拉近日通過媒體透露了一則令國際大米市場震驚的消息:泰國愿意“放棄”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國的地位,泰國新政府準備以更高的價格從稻米種植戶手中直接購買稻米,以提高稻米種植戶的收入。泰國新政府的大米收購保護價政策引起了國際大米市場的高度關注。
“大米新政”意在提高稻米種植戶收入
自英拉當選為泰國總理以來,新政府就著手制定大米收購保護價政策,以提高稻米種植戶的收入。英拉曾在其施政報告中表示,新政府將盡快實施“農戶收入保障工程”,普通白米稻谷最低保護價是每噸1.5萬泰銖,優質的茉莉香米為每噸2萬泰銖。這一價格比目前的市場價高出40%左右,據悉,保護價政策計劃于10月7日啟動實施。
為保障種糧農民的收入,早在英拉兄長他信執政時期,泰國政府就開始實行大米保護價政策。2008年阿披實上臺后,廢棄了這一政策,代之以“農產品價格擔保政策”。因此,英拉政府此舉是要恢復以前的大米保護價政策。“保護價”和“擔保價”有何區別呢?擔保價政策就是政府確定擔保價格,稻米收割時市場價格如果低于擔保價格,政府就把差價補給農民。保護價政策則是,政府以預定價格從農民手中收購大米,再向市場出售。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顯示,目前國際糧價接近歷史高位,但與其他糧食品種相比,大米價格仍在低位徘徊,泰國稻米種植戶收入增長緩慢,農村經濟發展乏力。因此,新政府決定采取措施,提高米價,以增加稻米種植戶的收入。這正如吉迪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的:“我對于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國的身份不感到驕傲,我感到自豪的是能夠讓泰國的農民以合理的價格來種植和銷售產品。”
“大米新政”可能推高國際大米價格和通脹預期
來源:中國財經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