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以及貨幣貶值令進口成本增加,抑制棕櫚油進口需求,棕櫚油期貨合約受影響下挫,連續5日下跌,創3月以來最大周跌幅。
綜合媒體11月25日報道,因經濟增速放緩,以及貨幣貶值抑制進口需求,棕櫚油連續第5天下跌,創自3月以來最差周度表現。
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malaysiaderivativesexchange,bmd)2月交割的棕櫚油期貨合約下跌1.9%,跌至3,050林吉特/噸,折合954美元/噸,隨后反彈收于3,069林吉特/噸。本周該合約累計跌幅為5.5%,創自3月11日以來最大周度跌幅,也是5周來首周下跌。
市場調查機構intertek表示,11月前25日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與上月同期相比下跌4.3%,跌至134萬噸。11月22日印度盧比兌美元跌至歷史低位52.73,令棕櫚油進口成本上揚。
sprinteximpte表示,全球經濟擔憂是令貨幣下行的主要因素。發達國家的購買力都已有所下降,發達國家是棕櫚油出口的目的地之一,需求增長將出現放緩。
據市場調查數據顯示,本月25個新興市場貨幣兌美元除一個貨幣外,均有所貶值,其中以巴西雷亞爾和南非蘭特跌幅最大。
據另一市場調查機構societegeneraledesurveillance數據,在11月前25日印度從馬來西亞進口的棕櫚油由上月的152,790噸下降至132,150噸。馬來西亞對所有目的地出口由10月的137萬噸下降1.7%,降至134萬噸。
分析師預計,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過多的降雨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進一步推漲棕櫚油價格。通常來看,棕櫚油產量在7月至10月期間會達到高峰,隨后逐漸減少,1月和2月產量會處于季節性低位水平。
芝加哥交易所(chicagoboardoftrade)1月交割大豆期貨下跌1.5%,跌至11.06美元/蒲式耳,創自2010年10月8日以來最活躍合約最低價位。同月交割豆油期貨一度下跌2.5%,跌至48.35美分/磅,交于48.70美分/磅。
來源:財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