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消息,泰國飼料加工商本周買進15萬噸船期1-2月的澳大利亞飼用小麥,而馬來西亞糧食加工商在市場尋購6萬噸明年初到貨的玉米。
臺灣已進口55,000噸巴西大豆,且印尼正尋求船期為2月的澳大利亞小麥。
“飼料加工商非常活躍,當飼用小麥價格遠低于玉米時,這就說得通了,”新加坡一交易商稱。“泰國,越南及韓國都在尋求市場供應。”
發往泰國的澳洲飼用小麥報每噸265美元,成本加運費(c&f)基準,南美玉米報價接近每噸320美元。
韓國兩家飼料加工企業以成本加運費(c&f)價每噸259.89美元的價格分別買入55,000噸飼用小麥。
他們補充稱,首批發貨時間為12月28日-1月16日,第二批發貨時間為12月28日至1月24日。
越南上周采購了60,000噸1月發貨的飼用小麥,c&f報價介于每噸265-270美元,貿易商稱,他補充稱,該國料在今后幾周尋購1月船期的豆粕。
運往東南亞國家的印度豆粕成本加運費價(c&f)報每噸375-380美元,阿根廷豆粕船貨為410-415美元。
韓國主要飼料集團(southkoreasmajorfeedmillgroup)買入70,000噸美國玉米,及兩船各5.5萬噸產地可選的玉米。
在制粉小麥市場,包括馬來西亞,泰國及印尼等多數東南亞買家訂購遠至1月的船貨。
歐洲貿易商稱,臺灣早餐大豆采購協會臺中分會在周四結束的招標會上買入55,000噸巴西大豆。
貿易商稱,據說賣家為嘉吉,從巴西港口發貨的日期為2011年12月27日至2012年1月10日。
亞洲谷物買家將密切關注歐洲債務危機進展,因歐債危機拖累包括農產品市場在內的全球市場行情。
cbot小麥和玉米期貨周四連續第二日下滑,因市場對美國谷物的需求放緩且擔心歐債危機失控。
美國谷物及大豆出口銷售報告將于周四稍晚公布,料為市場提供價格指引。
來源:中國肉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