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農業部11月更新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中國從美國進口豬肉8224.7萬磅,創下2000年1月以來單月自美進口豬肉的最高歷史記錄。
業內人士11月15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今年1至7月份,根據商務部統計數字,中國自美國等海外市場進口豬肉及副產品60萬噸,同比增加37.9%。
上述人士介紹,美國目前生豬價格折合人民幣9.5元/公斤,歐洲折11.5元/公斤;中國目前為17元/公斤左右,是美國的1.79倍,歐洲的1.48倍,如此巨大的價格優勢,讓美國豬肉大量涌入中國。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美國沒有豬瘟,也沒有口蹄疫,這意味著美國生豬的存活率要高很多。同時,由于養殖環境以及管理水平不一樣,中國一般豬場一頭母豬每年繁育的仔豬成活并且安全長大出欄的數量約為12頭,美國可以達到18頭,這意味著如果中、美保育1頭母豬成本相同,美國母豬的產出要比中國高出約50%。
美國生豬生產成活率高且繁殖速度快,令美國生豬成本在與中國生豬的競爭中已經具有了明顯的優勢。
同樣,在飼料成本方面,美國養豬業同樣占據著極大的優勢。作為豬飼料的主要來源,在美國農場玉米價格為每蒲式耳(約合25.4公斤)5.92美元,折合人民幣每公斤1.48元,而中國玉米的價格約每公斤2.4-2.6元,要比美國玉米高出70%左右。
盡管有運費和關稅的額外成本,美國豬肉運到中國市場價格仍然低于中國產品。業內人士介紹,美國凍六分體到港價為2600美元左右,清關后加上關稅、增值稅為21200元/噸,而中國白條價格為22000元/噸,每噸高出800元。
然而隨著供應量的增加,根據農業部門監測情況顯示,國內生豬價格在今年9月達到21元/公斤的高點后,已連續8周下滑。業內人士預計,隨著國內豬肉價格與進口豬肉價差逐步縮小,進口量也會相應回落。
來源:財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