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元旦春節油脂備貨期的到來,油廠壓榨積極性有所提高,中國進口大豆需求會再度高漲,消費旺季的來臨將給豆類價格的反彈提供較好的時機。
經過9月份18.6%的巨幅下挫,美豆終于在北半球大豆集中收割期迎來反彈。筆者認為,在北半球大豆收獲末期和南半球種植早期的11月份,美豆將帶領國內豆類品種向更高水平邁進。
供求格局偏緊
自11月份開始,有關全球大豆產量的焦點將逐步向南半球轉移,因為巴西、阿根廷將陸續進入大豆的種植期。雖然美國大豆作物生長狀況在收割后期出現好轉,但整體來看2011/2012年度美豆的優良率水平仍然是自2004年以來最差的,因此,美國農業部10月供需報告將美國大豆的單產和收獲面積均向下進行修正,其中單產由9月份的每英畝41.8蒲式耳下調至41.5蒲式耳,收獲面積下調至7370萬英畝,受此影響,美國2011/2012年度大豆產量和期末庫存均被下調。因此,在北半球大豆因種植面積下滑、單產水平低下等原因給2011/2012年度全球大豆供給定下偏緊的基調,除非南半球大豆種植面積和氣候條件十分令人滿意,否則全年供給偏緊的狀況很難改變。
低價刺激消費
9月底cbot大豆期貨價格持續下挫跌破重要支撐位后,美國市場上涌現大量抄底買家,這使得10月份美國大豆的出口裝船量迅猛增加。美國農業部截止到10月20日當周的出口數據顯示,2011/2012年新作大豆出口量單周到達103.35萬噸,而此前幾周平均不到40萬噸,10月初的出口裝船量由9月底的32萬噸倍增至60萬噸,10月中旬連續兩周裝船量更是超過110萬噸。在這次采購大軍中,中國依舊是主力軍,數據顯示,自9月底開始美國對華銷售大豆數量迅猛增加,其中最高一周達84.55萬噸,10月中旬連續兩周美國運往中國的大豆有80萬噸,2011/2012年度美國對華累計出口大豆為1275萬噸,雖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但遠在5年均值水平之上。
來源:世華財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