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天氣晴好,當前我國玉米收獲進度加快,國慶后主產區新玉米陸續上市,由于前期高價,至目前為止行情開啟下行通道。其中以黃淮地區深加工企業收糧價格回落明顯。本輪回調,軌跡為從南向北,南方港口先是疲弱下行,隨后黃淮地區。
隨著新產玉米大量上市,前期市場供不應求、市場價格不斷攀高的格局很快被改變,新產玉米市場成交價“節節敗退”,各地玉米收購商、經銷商等所面臨的價格波動風險增強,部分持貨觀望的中間商已經出現損失,甚至連在用糧企業門口等待卸貨的小商販也遭遇了價格下跌風險。
黃淮一帶深加工企業,前期缺糧,另糧食成本成居高導致廠家開工率下滑。進入9月底,新糧陸續上市,河南、安徽、山東的糧食供應面加大,但水份與價格難以穩定,深加工企業收糧較為謹慎,多按需采購,多數表示當前價格仍高,利潤值仍不樂觀。
飼料方面,飼料廠家采購玉米的意向不高,同樣是由于水份與價格不穩,導致眾廠家處于較為謹慎的觀望中。南方各飼料廠仍執行前期訂單,對于東北新玉米上市較為關注。北方飼料廠多小單收購,價格跟隨深加工企業下滑,但幅度略小。因飼料行業對于玉米水分要求嚴格,另不利于存儲等方面的原因,導致多數廠家小批量隨用隨購的方式拿貨。
此外綜合媒體消息,中國已購買約150萬噸美國或阿根廷的產地可選玉米,用于國家儲備。并稱,中國儲備糧管理公司已購買約10-12萬噸巴西豆油,以及70-80萬噸美國大豆用于國家儲備。他們表示,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為補充國家儲備庫,正在求購高達200萬噸大豆和70萬噸豆油。
9月下旬,國家糧食局會同有關部門決定,在11月底前,向市場追加安排中央儲備玉米輪換計劃370萬余噸,以滿足新玉米上市前市場需求。據悉,這批玉米上市后得到貿易商追捧,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接新前玉米緊張的供需狀況,穩定了國內玉米價格。同時,在國內通脹壓力仍較大的背景下,此舉也向市場表達了國家調控價格的政策決心,預計對玉米市場將起到抑制作用。
來源: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