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光線較好的時候,你可以看到那兒的三文魚。它們在等待著大壩消失。”漁業生態學家布萊恩·溫特指著橫跨在艾爾華河上的大壩的方向說。今年夏末,美國將啟動有史以來最大的大壩拆除項目。華盛頓州內兩座百年水利發電水壩將被拆掉,恢復艾爾華河的三文魚數量。這個拆大壩的項目,從開始政治博弈到最終決策,再到最終拆除大壩,歷時20年,其過程可能比建造大壩更為復雜。
近一個世紀了,大批三文魚遵照天性進入美國華盛頓州艾爾華河,企圖順流而上。它們游了8000米之后,碰到的是一片鋼筋水泥。自從1921年艾爾華水壩建成之后,這種情況從未改變。如今,經過了20年的博弈,垂垂老矣的大壩將要拆除,三文魚的地盤將重新暢通。
一百年前建大壩
艾爾華水壩剛建成的時候,本來搭建了一個魚的孵卵處,叫做“魚梯”。但是后來遭到廢棄。
1926年,在艾爾華大壩上游近13公里處,又一個大壩———葛萊恩斯峽谷大壩建成。因為上一個大壩最終并沒有留下魚類回游的通道,葛萊恩斯峽谷大壩也同樣沒有“魚梯”的功能。
在美國建國初期,建造大壩是外來者定居美國的重要途徑,他們可以在河流附近開拓城鎮,自給自足。在上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美國掀起了大壩建設的熱潮,到70年代,水利發電大壩提供了美國全國10%的電力,以及西北地區75%的電力。這段時間,出于經濟發展的需求,美國人將大壩造成的環境生態影響拋到了腦后。
截至目前,無論是私有還是公有的,美國已經有近8萬座水壩,橫截在這個國家的大小河流中。
艾爾華水壩和葛萊恩斯峽谷大壩雖然阻斷了三文魚的去路,卻也同樣促成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