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葡萄酒業正在努力適應全球化的市場,其中改變酒標內容是其最近的舉措之一。
歷史以來,法國一直以產區來劃分葡萄酒,如勃艮第、波爾多、梅多克等,而其它產區一般以葡萄品種劃分,如霞多麗、美樂、馬爾貝克等。在波爾多近日舉辦的vinexpo酒展上,法國酒商似乎也一致采取了其它國家的做法,為了提升銷量,他們也紛紛強調葡萄品種。但對于這樣一個傳統的葡萄酒生產國,這樣做是否能夠取得預期的結果呢?
法國食品協會(sopexa) 的一項最新調查表明,在歐洲、北美和亞洲的12個國家中,60%的進口商預計單一品種葡萄酒(varietal wine)的訂貨量將出現上升。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市場對單一品種葡萄酒的需求則更為強勁,其中以赤霞珠最受歡迎,其次是黑比諾和美樂。
但最傳統的法國酒甚至不在酒標上標注名稱。雖然2004年開始的法國酒業改革明確提出鼓勵酒商在銷售時以葡萄品種取代產區名稱,但仍有許多酒商抗拒這一做法。
法國西南部圖盧茲市的酒商philippe chaumont表示:“那些釀酒歷史較短的國家很適合這樣做,他們推出這樣一種體系,然后從零開始,把酒賣到全世界去。而在法國,從幾百年前就開始按照產區名稱賣酒。這一根深蒂固的傳統使法國酒在國際市場的銷售深受影響,因為葡萄酒或者產區的名稱對于希望尋求一款物美價廉的葡萄酒的消費者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來源:華夏酒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