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年來,美國根據農業發展需要不斷調整扶植措施,從而使農業獲得了影響全球穩定的戰略地位。正在經歷“三農問題”考驗的中國,制定農業戰略更需卓識遠見
無論是否情愿,中國已成為美國糧食的第一大進口國。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進口了175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16.63,-0.30,-1.77%),占美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15.1%。
“糧食安全”的擔憂再起,“糧食戰爭”的警告日盛。盡管有著操縱糧價、低價傾銷等種種爭議,但人們卻不得不嘆服美國農業的強大。如今,世界上接近一半的小麥、三分之一以上的大豆、四分之一的牛肉、五分之一的玉米,以及牛奶、雞蛋等主要農副產品,均來自于美國。而“朝核問題”與美國為首的國際“糧食援助”之間不斷碰撞出來的新聞,更讓人感到美國“糧食武器”的威力。
上世紀70年代,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即斷言,“如果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全世界;如果控制了糧食,就控制了全人類”。美國在強大農業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糧食帝國”,并非僅僅得益于豐饒的土壤與適宜的氣候,更與其百余年來持之以恒的農業發展與扶持戰略密切相關。這在糧價高企的今天,更顯作用重大。
“美國可能是世界上惟一一個制定了全球性糧食、能源戰略,并有能力實施全球戰略的國家。”曾在美國歷時一年考察其農業發展的人民大學教授周立表示,研究其農業戰略對于正在經受“三農問題”困擾的中國裨益良多。
來源:財經國家周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