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畜牧業非常發達,號稱"世界肉庫".阿根廷還是牛肉消費大國,年人均牛肉消費量達70公斤,長期占世界首位。但就是這樣一個世界牛肉生產和消費大國,現在卻要為牛肉產量大幅下降和價格大幅上漲發愁。
近年來,阿根廷牛肉價格持續上漲。統計顯示,今年4月份阿根廷牛肉價格同比上漲68.4%.造成肉價持續上漲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原因還是供求關系失衡。近年來,阿根廷農業出現嚴重"大豆化"傾向,國際市場大豆價格大幅上漲使許多阿根廷畜牧業者將牧場改為農場轉而種植大豆,造成畜牧業持續滑坡。其次,去年以來的嚴重旱災對部分地區畜牧業造成嚴重打擊,母牛產仔量下降造成畜牧業短期內難以恢復。
除市場供不應求外,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阿根廷政府近年來采取"高通脹、高增長"的經濟政策。持續的擴張性貨幣政策造成嚴重通貨膨脹,土地、人力和運輸成本都大幅上漲,從而導致畜牧業成本上漲,進而推高肉價。
為應對肉價大幅上漲,阿根廷政府采取了多項措施,以幫助低收入階層民眾減輕肉價上漲帶來的壓力。政府日前推出"全民廉價豬肉"計劃,在首都及附近地區銷售平價豬肉。此前,政府還推出"全民廉價牛肉"計劃。此外,阿根廷政府對牛肉出口進行限制,要求肉類企業首先確保庫存肉制品能滿足國內市場供應,然后才能獲得出口許可。政府和超市達成價格協議,對部分牛肉產品實行最高限價措施。政府和肉類企業達成協議,由政府支持的流動冷藏車在中低收入階層居住的地區流動營業,銷售低于市場價的"平價肉".
業內人士表示,這些行政干預措施從總體上看效果有限,阿根廷肉價在短期內仍面臨繼續上漲的壓力。
農業"大豆化"傾向不僅造成阿根廷農牧業結構失衡,而且一旦國際市場大豆價格大幅下跌,阿根廷農業將遭到重創。阿根廷畜牧業者指出,畜牧業滑坡是一個持續過程,在4年時間里牛存欄數減少上千萬頭。阿根廷畜牧業專家丹尼爾·雷亞爾特說,要再恢復這1000萬頭牛需要十幾年時間。
從阿根廷的情況來分析,當肉價漲到一定程度或者大豆價格跌到一定程度,畜牧業利潤接近大豆種植,畜牧業有望實現復蘇。據阿根廷農業協會的調查,由于肉價持續大幅上漲使得畜牧業利潤增加,阿根廷部分單產量較低的大豆田正變回牧場。如果這一趨勢繼續保持,那么肉價也會因為市場供應增加而趨于平穩。 (據新華社布宜諾斯艾利斯7月16日電)
來源:解放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