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2023年年末引領一波手機行業時尚設計的還是華為。
去年8月份,華為在沒有任何官宣的情況下推出華為mate 60 pro后,在12月又發布了另一款定位中高端的手機華為nova 12系列。跟老大哥華為mate 60 pro同樣搭載5g麒麟芯片,正面采用四等深微曲oled屏,發售以來可以說話題又拉滿了。
比起沒辦法“借鑒”的麒麟芯片,四等深曲面oled屏是可以找供應鏈定制的,國內像小米、榮耀等新發布的小米14 pro、榮耀magic 6 pro旗艦都跟進了四等深微曲oled屏幕。
由于四等深oled屏的曲率弧度接近一塊直屏,視覺上保留了曲面屏的溫潤圓滑,這可讓直屏黨們爽得不行,有望成為繼“星環設計”之后又一行業潮流趨勢。
但是,有個現象很奇怪。
這幾年國產手機屏幕大爆發,主角無一例外卻都是oled,而早在2016年出現的mini led技術,似乎是房間里的大象,在電視、平板等領域大殺四方,卻鮮有人出現手機運用該技術。
這不禁讓人提出一個疑問,為什么都到2024年了,還沒有mini led手機的消息呢?
在最近剛不久的ces 2024展會上,三星、lg、tcl等國內外主流廠商紛紛曬出了自家最新的液晶面板技術和相應產品。
作為mini led宗師的tcl,首次在北美市場上線115吋巨幕qd-mini led電視。這款在國內名為tcl 115”x11g max的超大尺寸mini led電視,擁有20000+級背光分區、5000nits xdr峰值亮度、5000萬:1對比動態范圍,以及tcl獨家「控光燈塔」廣角均光透鏡、tcl量子點pro 2023、tcl華星hva軟屏等技術,畫質呈現相當真實震撼。
最重要的是這款電視擁有115吋的超大屏幕,人均1米8-1米9大高個的北美觀眾們站在旁邊,頂多只高出一個頭,可想而知這么大的電視能在現場引起多少人圍觀了。
從這里大家應該也能猜到下面要說什么了。沒錯,之所以還沒出現mini led手機,就是因為它太小了。
mini led全稱迷你led,又名為“亞毫米發光二極管”,聽名字就知道是led的縮小迭代款。mini led采用100-200μm的led晶體,被認為是下一代主流顯示技術。一般是4-6顆燈珠組成一個背光分區,所謂“20000+級背光分區”,代表背后由10多萬顆燈珠組成發光陣列。
隨著cof(觸控ic固定于fpc軟板)屏幕封裝工藝的大規模普及,今天的手機屏幕幾乎等同于機身尺寸,常見的屏幕尺寸在5.5-6.9英寸之間,按照21:9的機身比例換算,多數手機的長寬基本固定在165±5mm*74±5mm范圍波動。
按照4顆燈珠為一個背光分區單位計算,2000個背光分區等同于塞下8000顆100μm led燈珠,手機長度至少達到0.8米。
好家伙,買手機送電視是吧。
當然上面的例子是不準確的,只是按照平面排列,并未考慮到縱向分布。現實中做到2000級背光分區的設備確實是有,但不是手機,而是蘋果ipad pro 12.9英寸,官方宣稱采用了1萬顆燈珠,共計2500個背光分區,機身尺寸也來到280.6*214.9*6.4mm,重達682g。
你可能好奇,為什么不能做少一點呢?非要2000多背光分區,100多200左右就夠了。
如此確實可行,可問題是,畫質與對比度高度的強相關,也與背光分區有直接關聯,取決于每個背光分區所提供的亮度強度和燈珠數量。換句話說,背光分區數量少了,背光層輸出流明不足,需要加大電流功率,同時每平方毫米背光分區密度過于稀疏,無法保證控光精度,一旦手機進入深色模式或觀看暗場畫面視頻時,屏幕表面就會浮現傳統lcd屏幕“黑不透”的霧光。
而且考慮到堆砌足夠多的燈珠才能具備媲美oled的顯示效果,以及要在“寸土寸金”的小屏上“螺螄殼里做道場”,光屏幕層就需要加入超薄屏下光學指紋模組等器件,手機引入mini led整機厚度和成本控制將會非常嚇人。
以目前曲面屏手機和直屏大規模應用更成熟的oled,用高頻pwm和類dc兩種調光模式不斷改進oled屏幕的顯示護眼效果來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手機仍舊會在oled一條路走到黑。
所以,只要手機產品線負責人腦回路正常,除非mini led具備替代oled的必要條件,否則不可能非要死磕mini led。
結合以上分析,基本清楚為什么mini led只在大屏上大規模應用的事實。不過巧合的是,現在人們剛剛好越來越喜歡買“大”電視,這也是mini led能真正大展拳腳的機會。
看數據,跟據洛圖科技報告分析可以知道,2023上半年,65英寸的市場占比已經超越55英寸,成為中國第一大尺寸;今年前三季度,75+寸的零售量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超過60%。這個速度非常驚人!
與之相對應的是,大部分市售mini led電視的屏幕尺寸也基本集中在65-75吋區間,大屏mini led電視的背光分區數量大體在300-2000附近。特別是國產mini led電視普遍比日韓mini led電視背光分區多一倍以上,畫質也因背光分區數量翻倍增加而顯著提升,“買大屏只看mini led就對了”這句話是越來越深入人心。
更大尺寸的mini led電視能放入更多數量多微米級led燈珠,也就能實現更多背光分區,實現媲美甚至超越oled的像素級控光,畫質上能有顯著的飛躍。同時mini led能實現比oled高得多的峰值亮度,因此在顯示亮景的爆發力以及夜景的細節等方面擁有oled無可比擬的優勢。
再看一個很重要的數據,深圳市半導體顯示行業協會的報告顯示,2022年mini led產品出貨量約為1720萬臺,到2023年mini led產品出貨量預計達到2000萬臺。隨著mini led電視出貨量逐年增加,分攤在每臺mini led面板的制造成本將越來越低,mini led覆蓋全價位段的進程正在推進中,mini led技術用在大屏電視上的優勢越來越明顯。
以tcl為例,該品牌去年向4k-10k價位段下放tcl q10g pro、tcl q10h、tcl c11g pro等定位不一的mini led電視,背光分區數量涵蓋300-1400個區間不等,屏幕平均峰值亮度達到1300nits。高畫質mini led電視乘著成本快速下降的東風,以親民的價格吹入千萬百姓家。
在mini led與oled長期角力的此消彼長中,全球高端電視市場雖然仍以oled為主,2023年出貨量預計為741萬部,相較于mini led電視估算的600萬部還要多,但是據omdia的推演,mini led的潛力巨大,將在今年實現對oled的反超,并在兩年后實現oled的兩倍份額。相比而言,oled電視由于亮度上不去、容易燒屏等頑疾的拖累,增長疲態已經盡顯。
目前全球液晶大屏發展呈兩極分化趨勢,一邊是以日韓為主,堅持深耕oled技術,另一邊以中國領跑,將mini led帶到液晶電視有史以來的新高度,在業界學者研判看來,mini led在未來3-5年取代oled的趨勢仍在加速。
今年ces 2024展會上,三星共推出3款第三代oled電視,峰值亮度最高可達3000nits,刷新了oled屏幕亮度的記錄。
不過外界關于這三款電視的關注度實在太低,以至于打開中文互聯網搜索“三星第三代oled電視”關鍵詞時,彈出的關聯詞條乏善可陳。更多人與ces展會現場觀眾一樣,更傾向于關注“全球尺寸最大的mini led電視”tcl 115吋qd-mini led電視。
邏輯本身相當清楚,峰值亮度再高的oled電視,依舊躲不掉發光壽命短、頻閃調光、燒屏等痼疾。況且oled再努力提升輸出流明功率,除了用更高的功耗換來3000nits峰值亮度,價格對于普通消費者也并不友好,再加對比下毫無疑問掀不起多大浪頭。
盡管mini led電視有諸多技術和成本優勢,2024年必將是mini led啟動元年,卻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在各路電視廠商看來并不是什么好事,恰恰代表競爭壓力空前加劇。
據中怡康最新發布的w1-w52中國mini led電視市場零售報告,tcl以50.9%位列銷量第一,第二、三名相加還不及前者一半。在“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作用下,具備深厚技術壁壘、成本優勢、品牌價值的廠商在今年依然保持領先地位,整體競爭格局仍會是“一超多強”。
看完上面筆者的分析,大家應該認識到,mini led雖然暫時還不適用于手機上,但是根據目前國內各大企業“卷”的力度來看,或許5-10年內mini led手機會因為技術突破再度邁進主流消費者的視野。
說在后面:
從國產mini led大屏走向全球的步伐,不難判斷這是在下一盤大棋。前一個30年,日韓利用液晶電視革命的機遇,悄悄從歐美奪走了世界液晶面板工業皇冠上的明珠。下一個30年,借著液晶面板從lcd、oled切換到mini led的春風,中國液晶面板電視廠商步調一致,已搶得先發優勢。
當然,雖然此時中國mini led正在領跑全球,不過關于液晶面板制造業話語權歸屬,在下一個技術革命來臨前,鹿死誰手尚不可知,且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