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q3以來,消費電子行業呈現復蘇趨勢。
2023年臨近結束,消費電子市場行情回暖跡象愈發明顯。有業內專家認為,中國經濟處于企穩回升的關鍵階段,黎明將至,隨著經濟恢復以及蘋果、華為等品牌新品發布帶動,消費電子的低迷期也將進入尾聲。相關數據顯示,2023q3以來,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開始增加,出現觸底企穩跡象,2024年手機市場有望迎來新一輪復蘇。
鈦媒體app注意到,消費電子行業復蘇跡象,從終端市場的銷售中得到驗證。“雙11”大促收官,從數據表現來看,銷量超預期。根據星圖數據監測報告,手機數碼、電腦辦公等消費電子產品可圈可點,全網銷售額達1946億元,分別是“雙11”銷售額top10中第二大和第六大類目。
此外,股市作為經濟晴雨表,消費電子業回暖預期已在股票市場充分體現,年初至今中證消費電子指數及港股智能終端指數紛紛大漲,大幅跑贏大盤,這無疑是今年低迷的行情中的一股“暖流”。
從消費電子周期本質來看,驅動新一輪周期的核心是創新。回顧過去,iphone、airpods等新爆品引發了消費電子的創新周期,而單純消費復蘇引起的換機周期難以引爆新一輪產業周期。本輪創新核心點或在于ai,未來ai很可能將開啟產品創新周期。
消費電子“寒冬期”將逝
2022年,消費電子產業鏈整體承壓。在全球經濟下行、消費者需求疲軟等因素的影響下,寒氣覆蓋了整個消費電子行業。不過,這一情況在自今年年中以來,行業復蘇的信號越來越強。
首先,從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來看,10月國內手機出口量8111.1萬部,同比增長10.1%。自2022年6月開始連續負增長15個月之后,我國手機出口已連續2個月保持正增長。
其次,今年“雙11”終端銷售情況進一步驗證了復蘇態勢。idc統計的數據則顯示,10月23日—11月3日期間,整體pc市場銷量同比上升1.4%,手機市場銷量同比增長10.2%,平板市場銷量同比增長13.5%,智能手表(不含兒童表)市場銷量同比增長23.6%,手環市場同比增長15.2%,各細分消費電子品類銷售均超于預期。
再次,消費電子終端出貨數據也反映了市場的回升。根據idc數據,自2023q2以來,消費電子業代表性產品的pc出貨量同比降幅大幅收窄,并開始出現環比增長。gartner預測,到今年第四季度全球pc市場將結束長達八個季度的同比下滑,重新開始恢復增長。
最后,終端庫存調整完成,市場正逐步趨于正常化。根據idc統計,經過持續一年多的去庫存,全球前三大pc廠商庫存金額大幅下滑。
事實上,股市作為經濟晴雨表,消費電子業回暖預期已在股票市場充分體現,年初至今中證消費電子指數及港股智能終端指數紛紛大漲,大幅跑贏大盤,無疑是低迷的行情中的一股“暖流”。與此同時,華為、蘋果等多家終端廠商發布新品帶動消費電子市場回暖,產業鏈上游供應商訂單飽滿,有望迎來需求復蘇。
ai開啟產品創新周期
從行業周期來看,每輪消費電子的景氣周期主要是由技術進步所引發的新需求所驅動的。當行業增長陷入瓶頸之時,外界更期待新技術帶來的革新。
隨著ai大模型浪潮席卷各行各業,ai廣泛應用時代已經到來。ai促進消費電子終端深度“智能化”改造已成行業趨勢,ai+pc浪潮將至,ai技術加持的手機、電腦等將升級用戶體驗,并拉開新一輪產品創新周期。
實際上,這也為存量市場的pc和智能手機等終端設備帶來了新增長曲線。民生證券團隊認為,ai+pc浪潮將改變電子產業的增長曲線,pc、手機、aiot、mr、汽車電子等硬件終端,未來都有重估值的潛力。
近期,包括華為、oppo、榮耀、vivo等在內的智能手機廠商爭先恐后地自研ai大模型或者聯手ai大模型廠商,挖掘智能手機與ai大模型融合發展的巨大潛力。這意味著,在巨頭們大舉入侵的當下,大模型已是當下手機廠商不得不跟進的領域。
在硬件層面,帶有硬件ai引擎處理器的終端面臨著一次激動人心的井噴式發展。目前,眾多廠商計劃或已經推出搭載硬件ai引擎的移動處理器,新技術增強了筆記本電腦的本地ai運算能力。
未來終端設備是否集成硬件ai引擎以及ai引擎的性能如何,將成為消費者購買設備的重要參考因素。idc 預測,到2026年,中國市場中近50%的終端設備的處理器將帶有ai引擎技術。
作為新一輪技術創新周期的核心技術,ai轉型對企業也存在要求。畢馬威中國科技、媒體和通信行業管理咨詢經理劉廣奇在針對“大模型助力企業ai轉型”的分享中談到,企業ai轉型經歷了信息化、云化、移動化等多輪轉型后,ai轉型將成為企業轉型的關鍵所在。為了更好地應對這一趨勢,一方面,企業需要深入了解ai大模型的技術能力和發展趨勢,根據企業自身的業務特點,具體落地一些企業內的大模型應用,并不斷深化。另一方面,提升企業組織和員工的ai應用能力也是企業ai轉型要關注的重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