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9時,在福州市人民會堂門前,已聚集了不少市民,雖然下著蒙蒙細雨,但來“取經”的熱情卻沒有絲毫退散。大廳內,沖著這些實力突出的“大牌”們而來的,不僅有建筑地產的采購高管,還有裝飾裝修機構的采購人員、設計師,也有專門來學習的福州本地中小建材企業的有關人員。
這次的推介會有何特別之處?記者了解到,2014年我市建筑建材全行業全年工業產值超過1000億元,成為第5個千億元產業集群,目前石材、建陶和水暖廚衛等主導產業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產業基地,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建材產業鏈。本次推介會就將這一產業鏈“搬”到福州,從石材、建陶、新型墻材等建材生產企業,再到涂料、木地板、家具等家居裝修產品,一應俱全,幾乎涵蓋了整個產業鏈上的各個細分區域。
不僅產業鏈齊全,這些參展企業的名號也都是響當當。其中,有的是上海世博會的材料供應商,有的為國家體育場——“鳥巢”提供建筑材料,包括眾多國內知名的石材企業大咖、出口家居龍頭企業和國內一線新型涂料品牌。
更有超過10家在資本市場上市的建材企業亮相。其中,有包括國內主板上市的閩發鋁業(002578,股吧)和天廣消防(002509,股吧)、香港主板上市的家居品牌亞倫集團、泉州首家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華泰集團,以及在國內上市的恒達陶瓷、萬利陶瓷等企業。
據了解,這52家企業中,在行業內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的企業就達20多家,不少企業還能提供水暖衛浴、家居裝飾、安防等一體化服務,擁有過硬的品質和良好的口碑,也代表著行業發展的新趨勢。
掀起區域品牌形象宣傳高潮
各類產品宣傳手冊,不時播放的互動宣傳片,在現場詳盡地介紹和展示性能,讓不少客戶連連點頭:“不用大老遠跑到企業現場,也能第一時間掌握行業的最新科技和動態,這互動的平臺搭得太好了!”
此次主辦方在福州投入大量資源進行泉州建材形象宣傳。
從福州日報的重磅宣傳報道,到街頭的閱報欄活動預告,再到電視媒體的預先播報,活動前一周的密集式宣傳,讓不少福州的業內人士對此次活動充滿期待。
“對于兩地的建筑建材企業來說,這是一次洽談對接、共謀發展的機會,尤其對于福州本地企業來說,有著更大的意義。”福建省裝飾行業商會會長王星華表示,“無論是作為建材上游的建筑地產行業和裝修設計公司,抑或是下游建材企業,都可尋覓到想要的商機。”
記者了解到,在推介會舉辦前,有不少福州建材裝飾行業負責人通過電話咨詢本次活動。福州星輝裝飾企業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幾年泉州不少建材品牌進駐福州,他們企業也有過與泉州品牌合作的成功案例,“泉州企業的產品有品質保證,希望今后能有更多密切合作。”從事木地板市場營銷多年的上海宜人地板相關負責人表示,無論是對于建材經銷商、裝修設計公司,還是建筑地產企業,推介會都提供了一個開放創新的平臺。“政府搭臺,就有了公信力,來的都是品牌生產廠家,能接觸到建材行業的一級市場對接人,獲取到泉州建材市場最前沿的行業訊息,真的很值得。”
昨日,泉州建材中國行系列推介活動在福州人民會堂成功舉辦,泉州建材產業鏈在福州精彩亮相。此次活動的一大特色,就是兩地黨報泉州晚報社和福州日報社聯手深度介入、參與活動的具體承辦,昨日的活動現場兩報記者展開聯合采訪。
福州日報記者
孫漫 林洛羽
本報記者 邱和軍
為何會選擇福州作為泉州建材中國行系列推介活動走出去的首站?昨日記者專訪泉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黃國富、福建省裝飾行業商會會長王星華。 福州日報記者孫漫 林洛羽 本報記者邱和軍
內行人面對面效果最佳
王星華介紹,今年,裝飾行業整體發展前景不錯。“據商會去年統計,我省建材銷售總量達2000多億,成績很不錯,在全國2萬億的總量中,福建省的占比超過十分之一。”王星華說,裝修及建材是一門環境藝術,應鼓勵一些創新型建材企業多參加這樣的展會,真正讓建材產品、裝修公司與建筑商零距離對接。
王星華說,這次推介會是政府搭臺,是在寒冬中給予溫暖。“希望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政府今后能多做這樣的推介活動,切實鼓勵企業發展。”王星華認為,泉州是我省有名的建材生產基地,把泉州好的建材推廣到福州來,對福州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裝修公司、設計師、采購員跟建材商面對面對接,在全省范圍尚屬首次。”王星華告訴記者,原來傳統的模式都是跟房地產商洽談等,但建材需要行業內部的人員細致表達自己的工藝和科研成果,促使行業內部創新和提高質量。“所以,內行人間的對接,往往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泉州市經信委主任黃國富:
兄弟地市“手拉手”實現共贏
“此次推介會的啟動是在國內外經濟下滑的大背景下,通過活動載體,進一步推廣企業產品,加快企業轉型,推動建材產業的發展。”黃國富說,在福州的推介會是走出泉州的第一場,從現場企業的洽談情況看,比預想的還要好,“有些企業之間,包括泉州企業與福州一些大型企業甚至省里有名的企業還達成了初步協議。”
談及為何選擇福州作為“走出去”推介的首站,黃國富笑著說,首先,福州市是省會城市,影響大;其次,從全省情況看,福州這幾年建設的力度比較大,一些大的建設工程項目較多;最重要的是,作為兄弟地市,要“手拉手”相互協作,促進本省企業的發展,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協作發展方法。“我們以后還將嘗試做一些更具針對性、更細化的對接活動,通過相互對接,讓建筑公司和基礎設施等項目聯動,使產品在推介中更加有的放矢,有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