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熱浪席卷全國多個地區,空調也成為許多人賴以“續命”的伙伴。不過,這個伙伴可并非一直可靠。例如在高溫狀態下,空調制冷效果變差,能耗大、電費高,甚至可能隨時宕機,給用戶造成不少麻煩。
那么,有沒有空調制冷又好又省電呢?7月12日,“海爾空調 逐日行動”在成都開啟。作為活動首站,海爾中央空調通過現場的3大極限場景挑戰,展示了在制冷能力、節能效果、安裝設計等維度的多項行業領先科技。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見證下。
遭遇電費刺客?挑戰中央空調節能“底線”
即使天氣炎熱,也有很多用戶不會長時間打開空調。有些出于健康考慮,有些則是覺得能耗過高,擔心遭遇能耗“刺客”。事實上,這種擔心可以理解。在高溫天氣下,室內外溫差過大,空調需要更高功率才能實現迅速降溫,加上運行時間長等因素,實際能耗往往更高。而對于一些人認為“費電”的中央空調,自然就更不敢長期使用了。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在活動中,工作人員就用1度電極限運行挑戰,驗證了中央空調的節能性。在32℃環境中,工作人員先將海爾中央空調設置為一拖二運行,并調至26℃制冷模式。在干冰的輔助下,出風口冷風形成了清晰的“清涼瀑布”。
1分、2分、3分……在連續送風52分鐘后,1度電才正式耗盡。而另一邊,采用同樣匹數、同等溫度條件的普通中央空調,僅運行35分鐘就停止了工作。以此結果計算,海爾中央空調6匹產品一小時僅耗電1.15度,相當于24小時運行比普通空調節省了約13度電。
或許有人會質疑:“這么省電,會不會影響制冷效果呢?”在極限高溫制冷挑戰中,工作人員就用“人造太陽”測試了空調的制冷極限。隨著第一個“太陽”啟動,四溢的強光讓環境溫度升至40℃。此時分別將海爾中央空調與普通產品開至16℃制冷,15秒后,海爾一側出風口的感溫變色燈變為黃色,表明溫度低于22℃;另一臺空調為綠色,說明溫度在22℃~26℃之間,制冷效果明顯衰減。第二個“太陽”打開后,溫度飆升至58℃,此時海爾仍在穩定制冷,普通空調則已經宕機。
夏日空調放心開?原創科技讓清涼隨時在線
通過一個個極限挑戰,用戶看到了不同品牌中央空調在能耗與制冷效果上的差異。而在一系列結果背后,用戶看不到的卻是海爾為此原創的多項領先科技。
為降低空調整體能耗,讓用戶在高溫天安心納涼,海爾中央空調首創了雙變頻自適應衡溫控制技術。根據環境溫度變化,空調能在變風量耦合控制技術、室溫預測控制技術、超寬幅變頻技術、雙變頻自適應衡溫控制技術4大技術的同步配合下,讓室內保持涼爽衡溫。因此空調無需頻繁啟動,達到舒適節能的目的。
另一方面,海爾中央空調在1度電挑戰中的穩定制冷能力,則是得益于自主研發的直冷式凉芯橋科技。通過優化的直冷式冷媒散熱,中央空調外機能實現更大的換熱面積和更快的散熱效率,就像給外機裝了“小空調”,在高溫天也能保持強勁制冷。
中央空調本應打造涼爽舒適的生活,但在高溫天氣中,一些產品在節能、制冷等方面的性能極限,卻成了滿足用戶需求的阻礙。在看到這一問題后,海爾中央空調率先突破限制,以一系列硬核科技,為用戶帶來了制冷與節能并重的舒適生活,也為行業打造更加極致的性能體驗提供了新的模板。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