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來到長興旗濱玻璃有限公司的大門口時,因為一點意外耽誤了記者一行的采訪時間。而這意外就是停在企業大門外的一條條“長龍”。企業總經理助理?清告訴記者,“旗濱”于去年12月18日正式投產,但是企業的訂單卻早早開始預定,如今,生產基地門口經常會出現車水馬龍的狀況。
對國內玻璃行業稍有了解的人,對于“旗濱”的名字一定不會陌生,這個1988年成立的企業,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玻璃生產企業。長興旗濱玻璃有限公司是該集團公司六大生產基地之一,隨著總投資6.6億元的獨步全球的“一窯三線”生產線項目的投產,“旗濱”的技術壟斷優勢進一步拉大。
何為“一窯三線”?對于記者的提問,?清非常仔細地向記者進行了介紹。“傳統的玻璃生產,一個窯只能對應一條生產線,也就是只能燒制一種玻璃產品,我們的這條生產線一下子能同時生產3種產品,可以說在技術領域是十分先進的。它所生產的產品主要運用于高科技產業,這條線的投產意味著每年給公司帶來1億元左右的產值。”?清說。
目前這條生產線可以生產超厚玻璃、汽車擋風玻璃、電子玻璃,這三種玻璃的厚度不同,因此在工藝上也有差異。?清告訴記者:“最難的地方就是溫度的控制,從進窯的溫度到最后的冷卻溫度都需要極其精確的計算。”
在企業的生產車間內,記者看到幾臺巨型機械手臂正在進行成品玻璃的搬運工作。據介紹,這是企業投資5000多萬元引進的德國全自動堆垛機。“‘機器換人’已經成為大趨勢,因此我們在這方面的力度是很大的,這些機器的到來,大大降低了人工的成本。”?清說。
憑借著技術上的領先優勢,企業的市場份額也越來越大。今年春節期間,企業各條生產線依然在全力運轉著。當時企業還處在只生產不銷售階段,但是倉庫里越積越多的庫存卻都已“名花有主”,早在春節前就被預訂一空了。這條生產線完全投產后,將實現銷售收入7億元,利潤5000萬元,稅收3000萬元。
除此之外,投資10.4億元、從紹興搬遷而來的兩條生產線也在如火如荼建設中,預計在下個月都將投入生產。“旗濱玻璃”建設項目全部投產后,玻璃總產能每天可達2600噸,年總產值達15億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