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0日,專業市場調查研究機構千趣全球關鍵用戶調查研究中心( global key users research center,簡稱千趣gkurc),在北京發布了《2021家電消費電子top100媒體人金選榜》報告,千趣gkurc產經智庫同期成立。
本次活動上,主辦方根據調研結果評選出“2021家電消費電子top100媒體人金選獎”,其中,海信成為全球化運營首推品牌。作為國內制造業巨頭,海信從b2c到b2b,從oem到世界品牌,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化著名品牌。
海信全球化運營成果顯著,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品牌全球化。
作為中國首批“走出去”的企業之一,海信早就將“國際化”列入集團的核心戰略,“b面野心”也在全球布局。
2021年,海信以智能電視、商用顯示為代表的顯示產品全球出貨量超過2700萬臺。海信電視在中國、日本(東芝+海信)、南非和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繼續保持市場第一。海信冰箱出口重回中國第一,海信收購的子品牌gorenje在捷克、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塞爾維亞等歐洲市場穩居第一。
不僅在耳熟能詳的家電產業,海信在智能交通領域額實現了突破。2021年12月,海信和山東高速組成的聯合體,成功中標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公共交通系統智能化改造項目,這是海信首個落地海外的智能交通項目。海信已悄然成為中國智能交通的絕對龍頭,并作為這個行業的“隱形冠軍”在全球開始攻城掠地。
提前布局b2b產業并開拓海外市場,海信還在精準醫療、光通信、商用多聯機、汽車空調系統等產業板塊發力。2021年8月,海信醫療在南非拿下醫顯產品訂單,實現醫顯產品在海外里程碑式的突破。目前,海信已經形成了從以家電為代表的b2c產業為主到b2c、b2b并重的產業布局。
二是產業鏈及并購的全球化。
除了b2b產業的出海,中國企業走出國門,還離不開以技術搶占市場和以資本擴大規模。
海信集團提供的數據顯示,海信集團2021年收入預計突破1750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其中,海外收入超過700億元,同比增長30%左右,海外收入占海信集團總營收比例預計在42%左右,自主品牌占比超過80%。
近年來,中國家電企業大舉并購海外企業,全球化步伐加速。海信也先后并購了日本東芝電視、歐洲家電gorenje、asko、汽車空調企業日本三電。實際上,國內家電企業收購的海外企業多數處于經營不佳的困境,要將并購對象扭虧為盈,并非易事。
但海信收購東芝電視后,僅用15個月實現扭虧為盈,結束了其連續八年虧損的歷史。2018年,海信收購歐洲知名高端家電品牌gorenje后,用了18個月實現扭虧為盈;2019年gorenje仍虧損4.3億元,2021年預計盈利1.3億元。
三是營銷全球化。
如果說以上的硬件為海信走出國門鋪好了路,海信體育營銷可謂真正實現了國際化的蛻變。
從2008年冠名澳網體育館并贊助澳網公開賽開始,海信先后贊助f1紅牛車隊、美國第二大體育賽事nascar汽車賽。2016年贊助歐洲杯,成為歐洲杯歷史上首個中國品牌贊助商。再到2018世界杯、2020歐洲杯、以及即將到來的2022卡塔爾世界杯。
而且不止是海信,海信旗下的容聲、科龍、gorenje、toshiba等品牌因為同樣獲得ip授權、一起通過國際賽事將名氣和品牌知名度推動到全球的每個角落。
海信通過持續打造hisense sport這一超級 ip,迅速拉近其與各大洲際市場消費者的距離,不斷把海信品牌推向高端,把海信品牌在全球帶到了新的高度,最終實現銷量的暴漲!從2016年的歐洲杯到2021年的歐洲杯,海信的全球知名度從37%上升到59%,海外銷售收入從196億元到達700億,海外收入占比從不到20%到達42%。
“2021家電消費電子top100媒體人金選獎”媒體人一致認為,海信是全球化運營首推品牌。現在,海信在全球擁有30多家制造基地和研發中心,擁有海信、容聲、科龍、東芝電視、gorenje、asko等多個品牌,并擁有日立、約克在商用空調的品牌使用權,建立起了強大的品牌矩陣,國際化版圖不斷擴張,海信“大頭在海外”的國際化戰略正加速前行。
專業媒體人對海信全球化運營的認知不止于電視業務。如果說海信電視連續幾年位居全球第四,是海信全球化的a面,加深了全球消費者對海信品牌的認知,那么海信智能交通、智能醫療等業務向全球化延伸,無疑讓外界看到了海信最有爆發力的b面,而這是海信全球化運營c端b端雙輪驅動的必要條件。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