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共享充電寶再次集體漲價的話題登上熱搜。手機充電是當下每個人的剛需,出門在外最經常遇到的就是手機沒電,需要臨時充電,但共享充電寶的每小時單價卻在悄悄的漲價,距離剛推廣時的1元一小時,已翻了幾倍等。頻繁數倍的漲價也被大家質疑,共享經濟是不是由于資本變現和資金回籠的壓力,開始著急“割韭菜”了。
經歷了這幾年來的變化,曾經被賦予眾多期望的共享單車已經從輝煌走向了沒落,如今共享經濟的各個產業中發展較好的也就是共享充電寶了。共享充電寶經過百家大戰之后,形成了如今“三電一獸”的格局,成為共享經濟聚光燈下的主角。
然而,共享充電寶近日卻不約而同地悄悄漲價了,有消息稱,商圈和醫院等特殊場景每小時3-4元,酒吧夜店等每小時則高達10元。可能很多小伙伴在每次借用充電寶時沒注意去看每小時的費用,再加上很多共享充電寶現在漲價的策略是每小時變成了每半小時,看起來單價沒變,實則已經價格翻倍了。
共享充電寶的價格在上漲,但是從各個企業爆出的數據來看,凈收入卻在下降,除去疫情的原因,更深層的原因是給商戶的昂貴入場費和傭金,盈利收入中有將近一半都給了商戶。共享充電寶行業看似勃勃生機,其實也是暗藏殺機。
目前共享充電寶行業現狀其實是在給商戶打工。共享充電寶的定價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定價,越靠近市中心、人流量大的地方,共享充電寶的入場費和傭金就越貴。景點、酒吧、商場等熱門地點,均需要50%以上的分成。而在公司內部,為了與對手競爭市場,招聘地推人員的數量越來越多,甚至占到了公司的七成以上,對地推人員的激勵獎金又將從剩下的收入中挖去一大半。在怪獸科技的招股書中顯示,投放點位的費用從2019年的9.276億元漲到了20120年的15.76億元,同比增加70%。業務開發人員占公司總人數的86.0%
一塊肉的收入被分割,共享充電寶企業能吃到的只剩肉沫。想要吃到更多肉,只能通過漲價。看似更賺錢了,卻依舊不被看好,單一的盈利收入是其中重要原因。單一的營收模式使得充電寶企業缺乏抗風險能力,這也導致了疫情期間由于大量商戶倒逼,電影院、餐飲等場所被迫關閉,共享充電寶也受到極大的沖擊。
共享充電寶從當初的幾十家項目爭搶市場,發展到只剩下行業內的四五家公司。當市場已經處于壟斷的格局下,也到了流量“收割”的時候。當價格戰將不再成為主流,用戶消費習慣已經形成,逐步漲價試探用戶花錢的“底線”,成為必然的選擇。但通過向用戶漲價來換取盈利,消費者所能承受的心理價位能到多少仍然是個未知數。
共享經濟簡單粗暴漲價背后的代價勢必會引起用戶的流失。這樣的商業模式,未來極有可能是“釜底抽薪”。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