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美國進口多晶硅發起雙反調查
21世紀經濟報道
進口超20億美元:中國發起多晶硅雙反調查
繼5月17日美國對中國“雙反”初裁落定之后,中國在多晶硅領域的“雙反”立案已經拉開大幕。
7月17日,多位多晶硅業界人士向記者證實,中國商務部已確認在多晶硅領域對美國發起“雙反”立案,對韓國發起反傾銷調查,“企業方面已經被要求遞交更為完整的申訴材料”。
本次多晶硅雙反調查,由數家國內多晶硅企業于3月共同向商務部提交申請,此后4月一直在補充材料,這些企業為:保利協鑫、賽維ldk、大全新能源等。此次申訴獲得了商務部方面的積極回應。
2011年,中國總計進口多晶硅6.46萬噸,同比增長36.00%,取自零售與長單價的平均值約40美元/公斤計算,涉及進口金額為25.9億美元。其中,自美國、韓國進口多晶硅占據6成。
受美國、韓國等國多晶硅低價進口影響,自2011年9月以來,國內80%中國企業已停產,影響波及整個行業超過500億投資,造成失業人數超過5000人。
對美、韓不同的立案調查
中國光伏產業聯盟預測,2012年中國國內多晶硅產量約為10萬噸,進口量在8萬噸左右。8萬噸的進口量,按現今零售價23-28美元/公斤、長單價32-37美元/公斤價值計算,涉及進口總值同樣超過20億美元。
一位多晶硅中部企業高管告訴記者,此次發起調查的申訴,除了三家大廠外,10多家中小多晶硅企業也有參與。對美韓多晶硅采取不同的立案調查方式,“美方涉及到政府補貼,所以在上周已經知會;韓國是企業行為,所以只做反傾銷處理”。
韓聯社7月16日稱,韓國駐中國大使館當天表示,已接到中國商務部通報,稱中國已經對韓國產多晶硅開始進行反傾銷調查。
1-5月份中國累計進口多晶硅3.4萬噸,再創歷史新高,累計進口額達到9.6億美元。
5月份,從美國進口3269.37噸,環增28.47%,其所占比重為41.40%;從德國進口2053.53噸,環增69.04%,所占比重為26.01%;從韓國進口1752.74噸,環比增長15.05%,所占比重為22.20%。
“整個5月自美國進口量在整個進口比例中約為44%,韓國所占比例為24%,比例較之去年全年更有提升。”前述光伏企業高管稱,不排除中國企業提出“雙反”申訴后,美韓企業加緊向中國傾銷的幅度,“它們的價格一般都在24美元/公斤區間,而這個價格包括oci在內都是做不到的。”
該高管坦言,韓國oci、美國hemlock為主的國際多晶硅巨頭主要市場均是面向中國,韓國多晶硅企業70%的多晶硅產品都運往中國,“像oci用的幾乎全為gt solar的設備,成本應在30美元/公斤以上”。
憑借地利優勢,韓國廠商對中國的出口后來居上,而低于成本價的出售亦讓其不堪重負。主打多晶硅和硅片業務的熊津能源2011年第三季度出現59億韓元的虧損,野村控股則認為oci的多晶硅業務虧損時間會延長到2013年全年。多位業內人士指,韓國廠商之所以低價出口多晶硅,有賴于國家的補貼支持和集團其它贏利業務支撐,以此在未來市場上獲得絕對優勢。
上述多晶硅企業高管透露,國內光伏企業掌握的證據顯示,一家韓國廠商與國內貿易公司關系非比尋常,該貿易公司以16美元/公斤的超低價格進口硅料,較正常價低30%左右;國內貿易公司將硅料交給到硅片商加工后,再以低價賣出,“硅片增值稅為17%,出口退稅13%,只需交4%關稅”。有國內光伏企業懷疑,此家貿易公司即為韓國廠商的關聯企業,意在將價格基數做小,關稅亦少,因此其硅片在國際上擁價格競爭力。
多晶硅廠商的救贖
由于光伏市場的過剩,美國evergreensolar、spectrawatt、solyndra以及德國solon、so-larmillennium、ralos new energies ag、q-cells等光伏企業相繼倒閉,國際多晶硅巨頭紛紛加大對華銷售力度。
多晶硅技術專家、成都恒?;ぜ夹g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恒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多晶硅企業中,基本能夠滿產的僅有保利協鑫、瑞能和大全三家。
“現在多晶硅現貨價格是25-26美元/公斤,我們反復跟下游企業講,即使對美韓的多晶硅雙反成立,這個價格也不會變動多少,只是供應方變化了。”該高管稱,國際七大廠中的挪威的rec、德國的瓦克是可以出口到中國的,由此可以滿足國內下游企業的需求,5月份德國進口就環增69.4%即是例證。
另一方面,美國商務部將于10月上旬作出雙反終裁,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也有望在今年11月下旬作出肯定性終裁。“中國對美發起多晶硅雙反調查,美方在作出終裁時也應該會謹慎考慮。”數位多晶硅企業人士持有此一致觀點,如此會對光伏電池和組件企業有利。
在雙反立案之前,中國商務部對美再生能源扶持政策及補貼措施啟動貿易壁壘調查已至尾聲。此項自2011年11月開始的調查,包括“美國華盛頓州可再生能源生產鼓勵項目”等涉及風能、太陽能及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相關的產品、設備及零部件。
值得注意的是,solar world繼在美國成功發起對中國的光伏雙反調查后,solar world正在歐洲聯合數家光伏企業擬提出類似訴訟。在中國提出多晶硅的雙反立案后,自歐洲進口多晶硅或會顯著增加,由此使得中企得以過歐洲雙反關,后者占據中國光伏企業80%的出口市場。
前述高管強調,保利協鑫、賽維ldk、瑞能目前的多晶硅成本在25美元/公斤上下,已基本可以與國外巨頭競爭,但現今韓企在市況較差的前提下,不僅低價傾銷,且仍然按計劃擴產,“國內企業最擔心國外企業的低價傾銷是不正常的競爭”。
中國對韓國產多晶硅展開反傾銷調查
上海證券報
七成公司上半年預虧預減,股價一片慘綠——對曾經風光無限的光伏企業來說,行業已到了生死存亡的關口,而一場“大反擊”也開始自上而下悄然鋪開。
據韓聯社引述韓國駐中國大使館的消息稱,中國商務部已向韓國駐中國大使館通報,中國開始對韓國產多晶硅進行反傾銷調查。記者隨后從國內一光伏龍頭企業高層處證實了這一消息。該高層并透露,商務部近期或發布正式公告。這也是中國首次對海外多晶硅開展反傾銷調查。
韓國企業涉嫌超低價傾銷多晶硅
來自韓國駐中國大使館的消息顯示,中國方面在通報中認為,最近韓國產多晶硅在中國市場份額逐漸增加是因為韓國以低于正常的價格傾銷多晶硅。為此,中國商務部將在調查中國企業的受損情況后,決定是否征收反傾銷關稅和關稅率。
“從目前情況看,商務部只是受理了反傾銷調查申請,尚不涉及反補貼,這是因為反傾銷僅僅是針對企業行為,而反補貼則涉及到政府,需要考慮的層面不一樣。”上述光伏企業高層對本報記者說。
他同時表示,政府已經掌握了韓國產多晶硅在華傾銷的確切證據,因此才會通報韓國駐中國大使館,“估計在近期就可能發布正式公告”。
盡管公告尚未正式發布,但消息傳出后,韓國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商oci股價還是出現暴跌。截至當地時間早上11點,oci在韓國交易所的股價大跌6%。據悉,中國市場占據了oci約一半的海外多晶硅銷售。
“oci其實一直在中國進行低價傾銷,目前報出的價格甚至低至每公斤20美元以下。這方面海關都有記錄。對他們來說,大量產能需要消化,故而能銷一噸是一噸。”上述高層說。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的數據顯示,近期國際多晶硅現貨主流報價仍在20-25美元/千克。
2011年,韓國對中國出口多晶硅規模達12億美元,較2010年的6億美元翻了一倍。而美國和歐盟的多晶硅出口規模分別為10億美元和7億美元,僅較2010年的9億美元和6億美元有小幅增長。
多晶硅價格或反彈
“無論是美國之前對中國提出的‘雙反’還是中國對韓國多晶硅反傾銷,貿易戰都不是什么好事情。提出反傾銷是中國的無奈選擇。”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微博)昨天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在他看來,貿易戰是“傷敵一千,自傷八百”,最好是雙方“罷兵”,恢復正常的商業秩序。
事實上,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中國提出對韓多晶硅反傾銷也是一次敲山震虎。此前,美國已經作出對中國光伏產品實施“雙反”(反傾銷、反補貼)的決定,歐盟也有類似呼聲。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必須有所行動。
不過,對于泥潭深陷、大面積停產的國內多晶硅行業來說,這或許是一次重大轉機。
銀河證券分析師鄒序元表示,如商務部確定雙反進口多晶硅,將利好國內多晶硅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