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因為中國目前加大了對稀土的消費,旨在將其用于高科技行業的生產,而非將其通過原材料進行出口
北京時間7月11日下午消息,作為全球最大的稀土金屬生產大國,中國在全球稀土市場的角色可能會發生轉化,最快或在2014年就成為稀土的進口國。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目前加大了對稀土的消費,旨在將其用于高科技行業的生產,而非將其通過原材料進行出口。
中國表示,過去數十年的礦物開采已經對環境造成了損害,目前將限制稀土的出口,但同時明確的表示,更傾向于成為最大的稀土消費國而非生產國。
中國如今加大了在某些領域內對新技術的使用力度,諸如智能手機和混合動力車等。因此,中國對這些技術上所需要的17種金屬材料的需求日漸旺盛。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供應著全球超過90%的稀土。但隨著中國意欲構建整個工業鏈條的努力日漸加大,目前中國消費的稀土在其產量中的占比已經從過去10年前的25%上升至65%。
美國科羅拉多州礦廠molycorp首席執行官mark smith表示:“在2014年或2015年,中國可能會成為某些特定金屬的凈進口國。在今年,molycorp收購了中國新材料科技公司以獲得生產技術和在中國市場上的落腳點。
mark smith在接受路透社地采訪時表示:“當需求出現的時候,就會存在供給。全球超過80%的稀土供應來自中國,且每年都還在出現增長。”
由于中國加大了對稀土出口的限制,這引起了中國、美國、日本以及歐洲等在有關問題上的爭端。
分析師表示,中國的焦煤行業就是一個例子。當時中國決定將煤炭用于本國的煉鋼而非將其出口,隨后中國從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國轉變成了煤炭進口國。
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表示,中國有將近全球半數的稀土儲備,大約為5500萬噸,俄羅斯為1900萬噸,美國為1300萬噸。據包頭稀土的副總裁表示,在未來數年,中國本土的稀土消費至少會增長10%。隨著對當前稀土產量的設限,要滿足這一需求只可能通過降低稀土出口或加大對稀土的進口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