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物質生活需求得到滿足,現代人開始對城市精神空間建設提出更高的追求。
如何構筑“新人文空間”?
一場大咖齊聚的跨行業討論,為我們揭開答案。
11月16日下午,aeg德國高端家電與網易設計聯合舉辦的[尊貴有度 衣食有格]生活哲學設計師沙龍在武漢big house當代藝術中心舉辦。”新人文空間——論再設計對城市復興和人文關懷的強化”是這次跨行業大討論的主題,沙龍力邀adf后象設計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及設計主持、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及碩士生導師陳·彬、howone max浩壹設計工作室 主持人、湖北大學藝術學院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沈勁夫、妙物(中國)建筑裝飾集團 創始人/藝術總監、中室協住宅產業裝飾裝修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劉威等設計師和aeg中國總經理klaus warmedinger、網易設計全國主管張金燕等嘉賓從城市復興建設的探討中,探尋具有人文格調的生活方式,共話東方城市美學的再創作。
城市復興解構“新”人文空間
武漢,是承載悠悠楚地風物的千年江城,亦是中國城市更新浪潮中的“弄潮兒”。長江大橋、黃鶴樓臺、珞珈櫻花……將城市的過往流淌成長江之水向未來流去。市井煙火與新潮生活在此碰撞、共融、再生,新的城市人文氣息由此彌漫開來……
武漢當地設計大咖陳彬從武漢城市記憶入手,深度解析城市更新過程中在地人文與設計方向的關聯。
新人文空間一詞的提出與城市更新進程進入到新的階段有關,“人文”對于場所功能和其承載物本身提出精神層面的要求,“新”則代表著設計者前沿探索的實時反饋,設計究其根源,即為在地文化的創新表現形式。“城市是屬于人的,因而城市的活力取決于生活在這里的人能夠如何使用它。”陳彬用雅各布斯的一段話引入今天的話題。一座城市的建筑,最后呈現出什么樣的狀態,和使用這個空間的人有高度相關性,什么樣的人在這個空間中應用,就會讓這個空間有不同的表情、不同的狀態。陳彬談到,“武漢的城中心就有著許多存量建筑,這些舊建筑和現代使用功能相違背,特性也已經消失。對這些舊物進行改造與重構,和當前這個城市的藝術與生活進行對接,是一個城市所謂人文特性非常重要的部分。這些地方既能夠適合當下的使用,又保存了這個城市曾經有的記憶。”
2010年到2020年十年間,陳彬與他的團隊在武漢做過許多歷史存量建筑空間的改造。他將這一與舊建筑打交道的旅程拆解為八大環節——通過設計重塑城市的體驗;場地活化;實踐·探索城市理想單元;功能置換;肌理療愈;老宅煥新,重塑生活;老城新生;提高城市空間可及性。
新的人文空間,新和舊,共同的才稱為人文空間。陳彬提出“向舊而新,抵抗遺忘”,飛速發展的城市會讓我們忘掉非常多不應該忘掉的故事,而設計師可以通過這份工作,去幫助這里的人們抵抗遺忘,通過建立城市微檔案和喚醒的設計思路,深度研究近代歷史建筑的滄桑與崢嶸,以關聯和折射當下生活的手法,向外界展示武漢獨特的人文風格與深厚的人文底蘊。
江城共話“新”人文空間如何構建?
每個城市都有其獨特的文化脈絡,而這也誕生了多元的中國城市面貌,也自然產生了新時代人文空間的多樣性需求。如何構建新人文空間,也是設計師們關注的重點。
從空間美學與哲學的角度,沈勁夫闡述了他心目中“新人文空間”的構建要義。何為“新”?是從“巧作”到“無巧”,即真實和日常。去除不必要的雕飾,讓設計面對真實的自我,回歸人本身,達成人與自然的新和諧,是為新人文。而新人文主義不會因其“新”而脫離其“人文主義”的本質,以人為中心是這個空間邏輯的第一要素。其次,“新”人文主義是由于當下現代科學的介入,將傳統人文主義與自然科學的融合才形成了當下的“新”人文主義。
現今互聯網技術快速迭代,自媒體也應運而生,傳統行業不斷升級。設計師也需要不斷提升,與其擁抱與結合。最后,他提到,“文藝復興是唯美至上的,新人文主義的美在它的包容性。藝術、人、社會、自然和宇宙,無不在其中。”沈勁夫強調,包容性是新人文的核心。
而在劉威看來,產品化與精細化才是強化人文空間的兩大原則。“柯布西耶曾說,要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他談到,在中國,大量的房屋構筑依舊由建筑工人完成,怎么樣讓造房子像造汽車一樣高效便捷呢?劉威為我們引入“產品思維”。
首先要統一“底盤”,汽車設計行業會先請設計師制造一款概念車,得到市場認可以后再反復實驗,能夠安全駕駛后才能夠進行復制。同樣的道理,住宅產品也需要將概念現行制作,實測調整后才能進行復制。產品化就是在標準化的基礎上完成個性化的需求。
那么如何將最基礎的“底盤”變成產品?通過廣泛的客戶調研,了解居住者真正需要的空間是什么,緊接著根據調研結果進行產品優化,這個過程劉威稱之為產品優化,也就是精細化。做到以上兩點,設計才能夠真正地關懷生活,關懷承載人們生活的容器。
城市設計的人文關懷意義
“家是最包容、最縱容你的地方,家都不縱容你的生活習慣,這個家就沒有意義。”談及設計的人文關懷意義,陳彬說道:“2020年開局的疫情,啟發中國人思考對于家這一空間的訴求,以及自己和這一空間的關系。這些思考反饋到市場上,也反饋到每一位住宅設計者那里,最終形成對整個行業的正向觸動。”人性化空間的良性構筑關系也由此形成。
疫情之后,劉威與他的團隊就接連打造無接觸配送、無接觸電梯、入戶區消殺凈污分流裝置、干濕區地漏共用存水灣等精確到生活細節的設計。“家應該是一個能夠伴隨家庭慢慢生長的一個空間,而不是設計師的個性和設計師風格的表達。”劉威認為,精裝修就是一個概念,他更希望在風格上做減法,希望家能夠隨著時間推移成為它自己想要成為的模樣,這是建筑在初級邏輯上要解決的問題。
“我希望我們的城市是富于變化的,不斷有新的有趣有活力的事件產生來增添這個城市的樂趣。例如北京、上海、深圳,我們經常聽說這個城市舉辦多種多樣的活動,我們稱之為事件或者內容,武漢偶爾會發生,但是不常見。”沈勁夫認為,城市從物理空間的角度而言是固態的,人則是動態的,有包容性的城市才會變得更加有趣,具有人文力量的城市才有吸引力。他也相信武漢經歷過這個過程,最終會孕育出美好的結果。
探索不停 尋找城市人文魅力
新人文空間,新在城市精神領域的建筑體現,新在獨特的地域文化與設計本身的相輔相成。設計師是這座精神殿堂的構筑者,為城市公共空間增添人文層面的更多可能性,從而促成“新人文空間”的誕生。武漢擁有千年歷史亦不失后發城市的創新力,aeg選擇這座富有人文氣息的城市進行生活美學的大討論,是希望以武漢為基點,啟發城市設計師們將更多具有人文關懷力的設計融入到中國人生活之中去,也希望以無形的文化價值拓展“尊貴生活”的討論邊界。此次,aeg德國高端家電攜手網易設計,力邀武漢多位設計大咖,探尋新人文空間的深度意義,是對于生活格調的再一次更新,也是對設計美學的重新定義。
正如網易設計全國主管張金燕指出的,aeg作為高端家電品牌,憑借對產品細節的嚴苛要求和對生活美學的卓越理解,成為行業先行者。而網易設計既是設計資訊的傳播人,也是東方人居理念的布道者。aeg與網易攜手打造的城市設計師沙龍平臺,將在跨行業的思維碰撞中,揭開構建城市新人文空間的答案。
“作為一個大師級品質生活的提供方,我們希望能與廣大中國設計師一起,共同推動設計的發展,建造更多具有文化氣息的建筑和場所。”aeg中國總經理klaus warmedinger也提出了aeg的人居理想。
至此,aeg“新人文空間——論再設計對城市復興和人文關懷的強化”沙龍武漢站在設計師的深入討論中落下帷幕,一場關于新人文設計的潮流,正在這座城市的建筑、室內、產品等領域悄悄萌芽。下一站南京,更多中國城市的設計寶藏等待諸君到訪!
現場精彩花絮: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