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房價問題牽涉每個人,有房的不希望跌,無房的不希望漲。高房價傷及實體經濟,阻礙了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要是不趕緊回歸合理房價,經濟危機就在眼前。
住房擁有率越高,實體經濟越差
文/陳思進
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在答記者問時明確表示,“房價遠沒回到合理的價位,調控不能松”。溫總理為什么這么說?
讓我們回頭展望2008年,當時中國政府就準備收緊銀根,給過熱的經濟,特別是飆升的房市降溫。結果未能如愿。為什么呢?那時“多虧”了美國的金融海嘯。因為金融海嘯,美國對中國出口商品的需求驟減,而美國是中國商品的最大進口國。中國拿不到訂單了,出于無奈,政府只得投入4萬億元“救市”,但這些錢多半進入了房市,使房價繼續飆升,雖然彌補了出口損失,使中國經濟風景這邊獨好,率先從危機中解脫,但是高房價也給經濟帶來了七宗罪:
第一,由于高房價帶來的房地產暴利,吸引了大量的資本進入房地產行業,阻礙了其他產業的發展和就業崗位的創造,損害了實業;第二,高房價挫傷民眾的購買力,大幅降低內需;第三,高房價增加了國家的市政、住宅建設,及企業擴大再生產的成本;第四,高房價拉大了貧富間的差距,其高成本阻礙了中下層收入家庭致富的機會;第五,高房價阻擋了人才的自由流動,妨礙了城市化的進程;第六,高房價消耗了人們寶貴的體力和精力,將導致未來人口大衰退;第七,高房價妨礙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有鑒于此,溫總理同時提到:“從方向上看,應鼓勵更多的人租房。”我完全贊同這一觀點。縱觀全球,在歐洲的多數國家里,多少年來租房和擁有住房者的比例為1:1,大城市的租房者比例則更高,像德國就有高達58%以上的人一輩子租房住。即使地廣的美國,在次貸危機爆發之前,擁有房子的屋主破了歷史最高紀錄,卻依然還有超過32%的人租房住。而加拿大非但地廣,而且人稀,但租房而居的比率仍高達33%。
在歐美是租房而居,還是買房自住,對大眾來說只不過是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無論是從理財的角度還是從其他方面來考量,本無優劣之分。
房價涉及了每一個人的利益,購置了房子的家庭自然不希望房價跌,而無房想買者自然不希望房價漲。但是世界各國的無數案例和事實已證明,由于購房一般用的是信貸消費模式,而一個國家和地區,住房擁有率越高、房價越高的地方,實體經濟就越差,離金融危機的爆發點也越近,而且康復和恢復經濟的時間將越長!
比如,德國、丹麥、奧地利的經濟非常扎實、非常健康;可是,葡萄牙、比利時、愛爾蘭、西班牙已經深陷債務危機難以自拔,加拿大正在債務危機的邊緣。而美國,從2006年7月開始房價一路下跌,陷入金融危機,迄今房價已經跌回2002年的水平,而住房擁有率跌了3%,降到65%,實體經濟開始恢復。預計將跌回1998年,甚至1996年的價位之后,才能止跌回升。
在歐美,平均2%的房地產稅,是一個控制房價的平衡器,而房貸利息的隨時上漲,以及政府“劫富濟貧”所推出的大量廉租屋,由這三種利器糅合在一起,好似絞索一般套住了房價的惡性攀升。所以,一方面,歐美的房價不可能像中國漲到天上去,另一方面,歐美低收入者可以租到能夠承受的廉租屋,一樣能夠安居樂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中國真正渴望遏制投機炒房,使房價回歸正常合理水平的話,不妨全面借鑒上述的歐美那些行之有效的方法。針對中國國情,我提出三個具體建議:
一、改變目前中國人將房子作為投資品的觀念,將房子作為消費品,房價加入cpi;
二、嚴格控制銀行房貸,對第二套以上房子的房貸,大幅提升房貸利率;
三、對第一套自住房采取免繳房產稅,第二套自住房或出租房少繳稅,第三套以上仿照歐美,每年按房子的市場價格,按各地房價泡沫程度不同,征稅1%到3%的房產稅,或稱“奢侈消費品稅”。特別要遏制投機炒房,對所有惡意哄抬房價的投機房,特別是那些空置房苛以重稅!
政府征收了房產稅之后,可以將部分稅款用于廉租房的建設。特別要注意的是,目前中國的租房市場由于供求關系所致,是賣方市場,好些房東不時地任意、隨意提高房租,使租房者難以安居。所以,對空置房征重稅,對出租房減免稅收,可以逼迫炒房者將空置房出租,以加大市場上的供應,以此扭轉租房市場成為買方市場。
只有這樣才能從“居者擁其屋”的謎思中解脫出來,盡快達到“居者有其屋”,使每個人都能安居樂業。反之,如果做不到上述幾點中哪怕一點的話,那恰恰正是多年房市調控都成為“空調”的根本原因!